成语 |
解释 |
出处 |
kǔ sī è xiǎng苦思恶想 | 形容竭力思索,绞尽脑汁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2回:“彼此争强赌胜,用尽心机,苦思恶想,愈出愈奇,必要出人头地。” |
wéi è bù quān为恶不悛 |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 晋·干宝《搜神记》第七卷:“贾后为恶不悛。” |
guāng è bù shàn光恶不善 | 只做恶事,不做善事。 | |
hǎo è bù tóng好恶不同 | 爱好和憎恶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志向和思想感情各异。 | 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公卿大夫,好恶不同。” |
wù zǐ duó zhū恶紫夺朱 | 紫:古人认为紫是杂色;夺:乱;朱:大红色,古人认为红是正色。原指厌恶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 | 《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
bāo shàn biǎn è褒善贬恶 |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 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
wéi fēi zuò è为非作恶 | 见“为非作歹”。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为非作恶之人,前来扰乱我的公事,对也不对?” |
rěn è bù quān稔恶不悛 | 长期作恶而不悔改。 | 明 宋濂《胡公神道碑铭》:“苟能去逆效顺,悉从厚宥;或稔恶不悛,城一破,悔无及矣。” |
guǐ pà è rén鬼怕恶人 | 比喻凶恶的人惧怕更凶恶者。 |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王曰‘前人已不住矣,又安敢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
ē xìng xún huán恶性循环 | 许多坏事互为因果,循环不已,越来越坏。 | 《新华文摘》1981年11期:“戚祖胜无力还债,只好再去骗,拆东墙补西墙,骗的更大,债主更多,形成了恶性循环。” |
è rén zì yǒu è rén mó恶人自有恶人磨 | 磨:折磨。指狠毒的人自然会有更狠毒的人来折磨他。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八卷:“好人还遇好人救,恶人自有恶人磨。” |
è jī huò yíng恶积祸盈 | 罪恶成堆,祸害满贯。形容罪大恶极。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 |
rěn è cáng jiān稔恶藏奸 | 长期作恶,包藏祸心。 | 《清史稿 世宗纪》:“丙申,上以准噶尔噶尔丹策零稔恶藏奸,终为边患,命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征讨准噶尔。” |
hù è bù quān怙恶不悛 | 一贯作恶;屡教不改。怙:坚持;悛:悔改。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
è yǔ xiāng jiā恶语相加 | 把恶毒的语言加到别人身上。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六章:“日常士兵偶有不是,动辄恶语相加,痛施体罚。” |
è yǔ zhòng shāng恶语中伤 | 中伤:攻击和谄害别人。用恶毒的话污蔑、陷害人。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洪州法昌倚遇禅师》:“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
è shì chuán qiān lǐ恶事传千里 | 恶事:坏事,丑事。形容败坏名誉的事很容易传开来。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居,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
è yǒu è bào恶有恶报 | 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 | 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
wù shī jū xià恶湿居下 | 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的的地方。比喻行动跟愿望相违背。 | 《孟子·公孙丑上》:“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住。” |
chǎn è chú jiān剗恶锄奸 | 剗:通“铲”。铲除凶恶奸邪的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杀人污佛地,我救苦下云端,剗恶锄奸。” |
è guàn jiǔ yíng恶贯久盈 | 贯:钱串;盈:充满。罪恶像钱串一样堆满。形容罪大恶极,已到了该受惩罚的末日。 | 唐 陆贽《议汴州逐刘士宁事状》:“伏以刘士宁昏荒暴慢,恶贯久盈,事迹彰著。” |
zhōng shēn zhī è终身之恶 | 终身:人的一生;恶:丑。终身的丑陋行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孙林父违穆子之戒,故陷终身之恶。” |
xiōng nián è suì凶年恶岁 | 凶年:年成很坏。指饥荒的年头。 | 汉·桓宽《盐铁论·力耕》:“凶年恶岁,则行货物,流有余而调不足也。” |
dǎng è yòu jiān党恶佑奸 | 偏护奸恶。 | 元·耶律楚材《辨邪论序》:“党恶佑奸,坏风伤教,千载之下,罪有所归。” |
fèn shì jí è愤世嫉恶 | 愤:愤恨,不满;世:世道,现状;嫉:憎恶,仇恨。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 宋·李觐《与王章秘校书》:“其辩说骎骎到义理,愤世嫉恶,有大丈夫之芒角。” |
chú xié chéng è除邪惩恶 | 惩:处罚。清除邪气,惩办坏人。 | 鲁迅《编校后记》:“他爱看侠士小说,固此发了游侠狂,硬要到各处去除邪惩恶,碰了种种钉子。” |
qì è cóng dé弃恶从德 | 弃;抛开。抛弃丑恶信从道德。 | 唐·韩愈《刘统军碑》:“弃恶从德,乃与蔡通涂其榛棘。” |
hào yì wù láo好逸恶劳 | 好:喜爱;逸:安闲;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
cǎi shàn biǎn è采善贬恶 | 采:选择;贬;贬斥。采取善良的行为,贬斥恶劣的行径。 |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 |
hǎo shì bù chū mén,huài shì xíng qiān lǐ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绍宗:‘如何是西来意?’绍宗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
wù zuì qiǎng jiǔ恶醉强酒 |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孟子·离娄上》:“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
fěi yī è shí菲衣恶食 | 菲:微,薄。简单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宋史·李韶传》:“九重菲衣恶食,卧薪尝胆,使上下改虑易听,然后可图。” |
è wù yáng shàn遏恶扬善 | 遏:阻止;扬:宣扬。禁绝坏事,宣扬提倡好事。 |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
è yī è shí恶衣恶食 |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zuì è zhāo zhāng罪恶昭彰 | 昭彰:明显。罪恶非常明显,人所共见。 | |
qiān shàn qù è迁善去恶 | 见“迁善黜恶”。 | 清·冯桂芬《<窥天镜>序》:“《易》、《诗》、《书》、《礼》著其理,《春秋传》兼言征验,而四子书教人迁善去恶之道大备。” |
jí è rú chóu疾恶如仇 | 疾:厌恶;憎恨;恶:指坏人坏事。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 汉 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
hào wù guāi fāng好恶乖方 | 好恶:喜好和讨厌。指人的旨趣不同,爱憎有异 | 明·归有光《与曹按察》:“鄙人向年为吏吴兴,虽跼蹐百里,而志在生民,与俗人好恶乖方。” |
tòng shēn wù jué痛深恶绝 | 极端痛恨、厌恶。 | 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似乎已痛深恶绝了大哥,因为大哥竟敢公然与冠家为敌,帮着钱默吟和金三爷到冠家叫闹,打架。” |
jī è yú yāng积恶余殃 | 多行不善,则会遭受恶报。劝人不要行恶,以免祸延子孙。 | 《易经 坤卦 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南朝宋 释法明《答李交州难佛不见形》:“积善余庆,积恶余殃,虽新新生灭,交臂代谢,善恶之业,不得不受。” |
è chén wú rǎn恶尘无染 | 谓没有受到坏习气的影响。 | 叶圣陶《穷愁》:“儿童诚可爱,一味天真,恶尘无染。” |
è rěn huò yíng恶稔祸盈 | 稔:成熟;盈:满,指到了极点。罪恶积蓄成熟,像钱串已满。形容作恶多端,末日来临。 | 《周书 武帝纪》:“伪齐违信背约,恶稔祸盈。” |
cóng shàn rú dēng,cóng è rú bēng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 《国语·周语下》:“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
qióng shān è shuǐ穷山恶水 | 穷山:荒山。恶水:有害的河。指贫瘠偏僻的荒山;水质不良未曾治理的河流。形容恶劣的自然条件。 | 清 王濬卿《冷眼观》:“且山虽明而寸草不生,是为穷山;水虽秀而只鳞莫睹,是为恶水。” |
gāng cháng jí è刚肠嫉恶 | 刚肠:性情刚直;嫉:憎恨。性情刚直,憎恨邪恶。 | 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刚肠嫉恶,轻肆直方,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 |
zuò è duō duān作恶多端 | 恶: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端:项目;方面。形容做的坏事极多。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 |
qī shàn pà è欺善怕恶 |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 明 杨柔胜《玉环记 韦皋别妻》:“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无端多凶恶,我每反被相辱没,欺善怕恶,欺善怕恶。” |
zhí shàn qīng è植善倾恶 | 谓培植善者,倾覆恶类。 | |
gǎi è cóng shàn改恶从善 | 改去坏的、错误的;向好的、正确的方向转化。指不做坏事;重新做人。表示坏人或罪犯经过教育改造;有了明显的悔改表现。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 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
yuán è wèi xiāo元恶未枭 | 元恶:首恶;枭:悬头示众。指首恶没有受到惩治。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 |
féng jūn zhī è逢君之恶 | 执迎合昏庸的执政者,引他去干坏事。 | 《孟子·告子下》:“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
wù wù cóng duǎn恶恶从短 | 比喻对人所做的坏事,不十分苛责。 | 《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
zhàng xiāng è tǔ瘴乡恶土 | 瘴:瘴气。指瘴气、瘴疠流行的贫瘠和落后的地方。 |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三折:“有知己者荐为端州巡官,念瘴乡恶土,实不愿行。” |
bù niàn jiù è不念旧恶 | 念:记住;旧:过去的;恶:恶劣的行为;指怨恨;仇怨。不记住或不计较过去和别人的仇恨。 | 春秋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jìn xián chù è进贤黜恶 | 犹言进贤黜佞。 | 明·李东阳《送宪副君提学浙江序》:“进贤黜恶,励勤惩惰,恬退有奖,奔竞有罚,责之周而任之重矣。” |
jìn shàn chéng è进善惩恶 | 见“进善惩奸”。 | 唐·白居易《除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弼违救失,不以尤悔为虑;进善惩恶,不以亲雠自嫌。” |
zhù jié wéi è助桀为恶 | 同“助桀为虐”。 | 邹韬奋《信箱期望》:“因为无条件的生存,同流合污助桀为恶的生存,虽生犹死,乃至生不如死。” |
jí è rú chóu疾恶如雠 | 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 《明史 周顺昌传》:“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雠。” |
fú shàn chéng è扶善惩恶 | 扶:支持,帮助。帮助善良的打击邪恶的。 | 郭沫若《文学与社会》:“使人们明确地辨别是非,把爱与憎的感情深刻化,从而加强团结的力量,而移入扶善惩恶的行动。” |
bì tí è sù敝绨恶粟 | 指衣食粗劣。 | 宋 王安石《祭范颖州文》:“翼翼公子,敝绨恶粟。” |
wén jiān jì è文奸济恶 | 掩饰奸诈,助长恶行。 |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盖其心术不谨,趋向一差,则要利盗名,文奸济恶,皆学之力也。” |
jí è qióng xiōng极恶穷凶 | 指极端凶恶。 | 《陈书 废帝纪》:“逆贼华皎,极恶穷凶,遂树立萧岿,谋危社稷。” |
è yī shū shí恶衣蔬食 | 同“恶衣菲食”。 | 晋·葛洪《神仙传·孔元方》:“元方仁慈,恶衣蔬食。” |
quàn shàn jiè è劝善戒恶 | 见“劝善惩恶”。 | 晋·袁宏《后汉纪·贾逵传》:“强干弱枝,劝善戒恶。” |
jí è hào shàn疾恶好善 | 憎恨丑恶,喜好善美。形容事非界线清楚。 | 《新唐书·王珪传》:“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 |
è rén xiān gào zhuàng恶人先告状 | 指坏人或理亏的人抢先诉说或歪曲事实。 | 鲁迅《两地书》:“经我强硬的答复,没法对付,便用最终的毒计,就是以退为进,先发制人,亦即所谓‘恶人先告状’也。” |
jiǎn è chú jiān剪恶除奸 | 剪、除:扫除。扫除恶人与奸人。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0回:“似你我行侠尚义,理应济困扶危,剪恶除奸。” |
jū xīn xiǎn è居心险恶 | 居心:存心;险:阴险;恶:恶毒。心地阴险恶毒。 | |
qì è cóng shàn弃恶从善 | 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 |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愿意和韩劲合作,使吴迪弃恶从善。” |
è yán è yǔ恶言恶语 | 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一路恶言恶语,直嚷到自己房中,说向丈夫。” |
dú lóng è wù毒泷恶雾 | 恶劣的云雨雾气。比喻暴虐凶残的黑暗势力。 | 郑泽《登楼叹》诗:“毒泷恶雾纷相乘,令我望望心惺惺。” |
tǎo è jiǎn bào讨恶翦暴 | 征讨和剪除凶恶残暴的势力。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夫讨恶翦暴必声其罪,宜先分裂,夺其土地,使土民之心,各知所归。” |
zhāng shàn dàn è彰善瘅恶 | 彰:表明、显扬;瘅:憎恨。表扬好的,斥责恶的。 | 《尚书 毕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
jí è ruò chóu疾恶若雠 | 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 汉 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若雠。” |
chǒu lèi è wù丑类恶物 | 指坏人。 | 《左传·文公十八年》:“丑类恶物,顽嚣不友。” |
chéng è quàn shàn惩恶劝善 | 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
zào è bù quān造恶不悛 | 作恶事而不肯悔改。 | 明·刘基《春秋明经·公会齐侯伐莱公至自伐莱大旱》:“宣公造恶不悛,而流毒于其国若是哉!” |
wù yǐ è xiǎo ér wéi zhī,wù yǐ shàn xiǎo ér bù wéi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勿:不要;为:做。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 | 《诸葛亮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huò rěn è jī祸稔恶积 | 犹言祸盈恶稔。谓长期作恶犯罪,罪恶深重。 | 明·刘基《郁离子·灵丘丈人》:“至于祸稔恶积,不得已而诛之,是以恩为阱也。” |
tóng è xiāng xù同恶相恤 | 见“同恶相助”。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 |
hǎo shì bù chū mén,è shì yáng qiān lǐ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 |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 |
yǐ è bào è以恶报恶 | 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 | 《榖梁传·僖公二十三年》:“伐国不言围邑。此言围邑,何也?不正其以恶报恶也。”范宁注:“前十八年。宋伐齐之丧,是恶也;今齐乘胜而报,是以恶报恶也。” |
yǎn è yì měi掩恶溢美 | 溢:水满流出,宣扬。掩盖恶行,宣扬美德。 | 宋·周密《齐东野语·张魏公三战本末略》:“野史各有私,好恶固难尽信,若志状,则全是本家子孙、门人掩恶溢美之词,又可尽信乎?” |
qióng xiōng jí è穷凶极恶 | 穷:极端。形容非常的凶恶。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 |
tóng wù xiāng zhù同恶相助 | 亦作“同恶相恤”。谓对共同憎恶者,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 |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
chǎn è chú jiān刬恶锄奸 | 铲除凶恶奸邪之人。 |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杀人污佛地,我救苦下云端,刬恶锄奸。” |
kuáng fēng è làng狂风恶浪 | 恶浪:凶猛的浪头。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危急。也比喻敌人险恶的破坏活动。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对敌斗争,好比在海上遇到狂风恶浪,你怕它,不行。” |
qiān shàn chù è迁善黜恶 | 犹言向善而去除邪恶。 |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 |
shēn wù tòng jí深恶痛疾 |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
nì fēng è làng逆风恶浪 | 比喻险恶的形势。 | 《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即使尹老师满腹牢骚及烦躁,也还是听到铃声,奔赴教室,顶着‘四人帮’掀起的逆风恶浪,为学生们上课。” |
jí è rú fēng疾恶如风 | 痛恨坏人坏事就像狂风猛扫一样。 | 《后汉书 陈蕃传》:“震(朱震)字伯厚,初为州从事,奏济阴太守单匡臧罪,并连匡兄中常侍车骑将军超。桓帝收匡下廷尉,以谴超,超诣狱谢。三府谚曰:‘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如风朱伯厚。’” |
yuán è dà duì元恶大憝 | 元恶:首恶;憝:奸恶。原指大为人所憎恶。后指元凶魁首。 | 《尚书·康诰》:“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后汉书·陈蕃传》:“元恶大奸,莫此之甚。” |
huò yīn è jī祸因恶积 | 积:积聚。灾祸产生是因为坏事做多了。 | 明·汤显祖《还魂记·道觋》:“看修行似福缘善庆,论因果是祸因恶积。” |
nù cóng xīn qǐ,è xiàng dǎn shēng怒从心起,恶向胆生 | 恶:凶暴。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不觉怒从心起,恶向胆生,顾不得什么,一口气赶到客厅。” |
shí è wǔ nì十恶五逆 | 谓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 |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嫂嫂也,我不曾犯十恶五逆,这一个家缘儿都被你收拾。” |
xiōng shén è shà凶神恶煞 | 原指凶恶的神。后来指凶恶的坏人。煞:迷信说法中的凶神。 | 元 王晔《桃花女》第三折:“遭这般凶神恶煞,必然板僵身死了也。” |
pín zuǐ è shé贫嘴恶舌 | 同“贫嘴贱舌”。 | 老舍《骆驼祥子》:“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 |
cū yī è shí粗衣恶食 |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三国志 魏志 司马朗传》:“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
hǎo è bù qiān好恶不愆 | 愆:差爽,失误。好坏、善恶分明,没有差错。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好恶不愆,民知所适。” |
shǎng shàn fá è赏善罚恶 | 谓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 汉·贡禹《赎罪》:“赏善罚恶,不阿亲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