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kāi guó chéng jiā开国承家 | 谓建立邦国,继承封邑。 | 《周易·师》:“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
qì jiā dàng chǎn弃家荡产 | 犹倾家荡产。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然尊大人所以怒兄者,不过为迷花恋柳,挥金如土,异日必为弃家荡产之人,不堪承继家业耳!” |
zhì pǔ jiā chuán治谱家传 | 谱:表册;治谱:指记载治理地方方略的书册。指父子兄弟居官都有治绩。 | 《南齐书·傅琰传》:“琰父子并著奇绩,江左鲜有。世云诸傅有治县谱,子孙相传,不以示人。” |
jiā lèi qiān jīn家累千金 | 谓家中极富财产。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侍中殷仲文进曰”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仲文]性甚贪吝,多纳贿赂,家累千金,常若不足。” |
yī jiā zhī jì一家之计 | 指一夫一妻的家庭。 | |
kuàng miǎo wú jiā旷邈无家 | 旷:空阔;邈:远。远离家乡,没有家室。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兄旷邈无家,我夙夜代筹久矣,行当为君谋一佳耦。” |
jiā wú èr zhǔ家无二主 | 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 | 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
méi jiā qīn yǐn bù chū wài guǐ lái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 指如果没有自己人从中捣鬼就不会引来外人捣乱。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如今里外上下,背着嚼说我的不少了,就短了你来说我了,可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
dāng jiā zuò zhǔ当家做主 | 当家:主持家务。本指主管家政,有权对家事做出决定。比喻在单位或国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要当支书,就得认真地当家做主。” |
bái shǒu chéng jiā白手成家 | 没有依恃,而独立兴起的家业或事业。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朱延年是商人的儿子,他的福佑药房是白手成家的。” |
dāng jiā lì jì当家立纪 | 指管理家务。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这娘子今年不上二十五六岁,生的长挑身材,一表人物,打扮起来就是个灯人儿。风流俊俏,百伶百俐,当家立纪、针指女工、双陆棋子,不消说。” |
qióng jiā fù lù穷家富路 | 指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3回:“再者银子虽多,贤弟只管拿去。俗语说得好:‘穷家富路。’” |
jiā xué yuān yuán家学渊源 | 家学:家传的学问;渊源:水源;这里指根源。家世相传的学问有根源。形容出身于书香门弟;学问扎实;学有根底。 | 宋 刘克庄《后村全集 送林宽夫父子》:“家学有渊源,传之于艾轩。” |
xiǎo jiā bì yù小家碧玉 | 小户人家的女子;名字叫碧玉。后泛指小户人家年轻美貌的女子。 | 晋 孙绰《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
dōng jiā xī shě东家西舍 | 犹言左邻右舍。 | 唐·李白《江夏行》:“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 |
guó jiā dòng liáng国家栋梁 | 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肩负国家重任的人。 |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真乃国家栋梁。” |
wàn jiā zhī hóu万家之侯 | 指诸侯,周王朝分封的诸侯有大小,根据每个诸侯统治的家庭而决定。 |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万家之侯。” |
yī jiā zhī shuō一家之说 |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著。 | 《旧唐书·陆贽传》:“听一家之说则例理可征;考历代所行,则成败异效。” |
dāng jiā zuò zhǔ当家作主 | 作了家庭的主人。比喻对于分内的事务挑重担;尽心负责。也比喻人民有权力;有义务参加治理国家大事。 | 沙汀《风浪》:“申大嫂可以说是全家真正当家作主的人,申大哥也事事听她安排。” |
wàn jiā dēng huǒ万家灯火 | 千家万户的灯光。形容城镇灯光四处闪烁的夜景。 | 唐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
wú jiā kě guī无家可归 | 归:返回。没有家可回。指孤苦零丁;流离失所的人。 | 唐 陆贽《平朱泚后车驾还京大赦制》:“如无家可归者,量给田宅,使得存济。” |
jiā wú dàn shí家无儋石 |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狂生》:“济宁有狂生某,善饮;家无儋石,而得钱辄沽,殊不以穷厄为意。” |
fēng wū zhī jiā丰屋蔀家 | ①《易·丰》:“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王弼注:“既丰其屋,又蔀其家,屋厚家覆,暗之甚也。虽窥其户,阒其无人,弃其所处,而自深藏也。处于明勋尚大之时,而深自幽隐,以高其行,大道既济,而犹不见,隐不为贤,更为反道,凶其宜也。 | |
jiā tú sì bì家徒四壁 | 徒:只;壁:墙壁。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形容穷得一无所有。 | 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
yuàn jiā zhài zhǔ怨家债主 | 佛教语,指与我有冤仇的人。 | 唐 孔思义《造像题记》:“业道受苦及怨家债主,悉愿布施欢喜,速得神生净土。” |
yǒu jiā nán bēn有家难奔 | 由于种种原因,有家却不能回去。 |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你可为甚么切齿嚼牙恨,这是你自做的来有家难奔。” |
yī jiā zhī lùn一家之论 |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著。 | 清·顾炎武《与友人论易书》:“排斥众说,以申一家之论,而通往之路狭矣。” |
xiǎo kāng zhī jiā小康之家 | 指可以维持中等生活的家庭。 | 清 李绿园《歧路灯》:“小康之家,就看得赌具是解闷的要紧东西。” |
bǎi jiā zhū zǐ百家诸子 | 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 晋·常璩《华阳国志·梓橦人士》:“自五经四部、百家诸子、伎艺算计、卜数医术。” |
yǎng jiā huó kǒu养家活口 | 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那些书吏衙役,都是花了钱买着粮道的衙门,那个不想发财?俱要养家活口。” |
bǎi huā qí fàng,bǎi jiā zhēng míng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
wàn guàn jiā cái万贯家财 | 形容家产极丰。 | 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一折:“牛璘有万贯家财,在赵江梅家作赘。” |
shū xiāng shì jiā书香世家 | 同“书香门第”。 |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 |
jiā cháng lǐ duǎn家常里短 | 犹“家长里短”。 | 老舍《全家福》第三幕:“今天是星期天,咱们就作为是坐在茶馆,谈谈家常里短,请把事情告诉我吧!” |
yī jiā zhī zhǎng一家之长 | 家庭的当家人。 |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六章:“一家之长冒起宗就断然决定:所有男丁立即剃掉头发。” |
xīng jiā lì yè兴家立业 | 建设家庭,创立事业。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二回:“纵不能兴家立业,也不至弃田荡产。” |
yuè ér wān wān zhào jiǔ zhōu,jī jiā huān lè jī jiā chóu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 九州:指全中国。月亮普照全中国,而人间苦乐不同,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 |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
gù jiā qiáo mù故家乔木 | ①谓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 | 《儒林外史》第四回:“余大先生道:‘自古说:“故家乔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这灯,我县里没不第二副。’” |
pìn jī sī chén,wéi jiā zhī suǒ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 牝:雌性的;索:尽。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比喻女性掌权,颠倒阴阳,会导致家破国亡。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如陛下荒淫酒色,昵比匪人,惟以妇言是用,此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
yī jiā lǎo xiǎo一家老小 | 谓全家人。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当日接了书信,便与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从者百余人,车百余辆,径望兖州而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七卷:“你若无事退回,我自养你一家老小,如要原钱还府,也是我出。” |
yī jiā yī huǒ一家一火 | 谓所有家当什物。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王媪嫁了马周,把自己一家一火,都搬到马家来了。” |
jiā lěi qiān jīn,zuò bù chuí táng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 指家财富有的人常自珍爱,不自蹈险地。 | 《汉书 司马相如传下》:“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huò yú dì wáng jiā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 艺:技艺;货:财物。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 | 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自古道,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必然见俺二人学业成就,着俺下山,进取功名。” |
yī jiā wú èr一家无二 | 谓一家之人没有两样。 |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这个女孩儿,也是有缘,我认了做义女,她自到我家来,倒也亲热,一家无二。” |
jiā cháng biàn fàn家常便饭 | 家中日常饭食。也比喻常见的、平常的事。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常词官好做,家常饭好吃。” |
yī zǐ chū jiā,qī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七祖昇天 | 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
yī kè bù fán liǎng jiā一客不烦两家 | 烦:烦劳,麻烦。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堂远禅师》:“一鹤不栖双木,一客不烦两家。” |
xiè jiā huó jì谢家活计 |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与从弟谢惠连俱以诗文着称,见《宋书·谢惠连传》。后遂以“谢家活计”喻指赋诗。 |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与从弟谢惠连俱以诗文着称,见《宋书·谢惠连传》。 |
yǎng jiā hú kǒu养家糊口 | 谓勉强养活家人,使不饿肚。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15回:“养家糊口,个个皆然。” |
chāi jiā dàng chǎn拆家荡产 | 拆:拆散;荡:弄光。家庭败落,丧失全部家产。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只因有个人家,也为内眷有些妒忌,做出一场没了落事,几乎中了人的机谋,哄弄出拆家荡产的事来。” |
jiā shēng zǐ ér家生子儿 | 奴婢生的子女仍在主家服役的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我又比不得是这里的家生子儿。” |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huò yǔ dì wáng ji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 艺:技艺;货:财物。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9卷:“陈辛曰:‘我正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不数日,去赴选场,偕众伺候挂榜。” |
jiā wú cháng lǐ家无常礼 | 谓家人之间平居不必拘礼。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行者道:‘孩儿,家无常礼,不须拜;但有甚话,只管说来。’” |
wàn guàn ji sī万贯家私 | 万贯:上万贯铜钱。贯:古时穿钱的绳子,既钱穿,也指一串钱,一千文为一串,称一贯。形容家产很多,非常富有。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老爹爹纵有万贯家私,自有嫡子嫡孙,干你野种屁事!” |
jiā pò rén wáng家破人亡 | 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元安禅师》:“师曰:‘家破人亡,子归何处?’” |
jiā yù hù xiǎo家喻户晓 | 喻:明白;晓:知道。家家都清楚;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 宋 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户晓,必有轻议于下者。” |
huì jiā bù máng会家不忙 | 见“会者不忙”。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强逼我们凿天,人言道:‘会家不忙’,我们别样事倒做过,凿天的斧头却不曾用惯。” |
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 |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wù shì清官能断家务事 | 俗语。表示家族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 |
gù jiā zǐ dì故家子弟 | 故家:世家大族。昔日官宦人家的子弟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王生独自回进房来,对刘氏说道:‘我也是个故家子弟,好模好样,不想遭这一场,反被那小人逼勒!’说罢,泪如雨下。” |
yī jiā zhī yán一家之言 |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着。 |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jiā fān zhái luàn家翻宅乱 | 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6回:“你想那一年,我说了林姑娘要回南去,把宝玉没急死了,闹得家翻宅乱。” |
yī zǐ chū jiā,jiǔ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指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释,亦得超生去了。” |
jiā jiàn hù shuō家见户说 | 每家每户都知道。 | 《后汉书·赵典传》:“天下不可家见而户说也。” |
qīng jiā dàng chǎn倾家荡产 | 倾:倒出;荡:弄光。把全部家产都弄光了。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董和传》:“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 |
yī jiā zhī xué一家之学 | 自成一家的学派。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 |
yī jiā zhī cí一家之辞 | 同“一家之言”。 | 《晋书·裴頠传》:“观《老子》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 |
jiā shū dǐ wàn jīn家书抵万金 | 比喻家信的珍贵。 | 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shèng fù bīng jiā cháng shì胜负兵家常势 | 兵家:军事家;势:情势。胜利或失败是军事家常遇到的事情。 | 《旧唐书·宪宗纪》:“胜负兵家常势,不可以一将失利,便沮或计。” |
zhì guó qí jiā治国齐家 | 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 |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
ān jiā luò hù安家落户 | 安:安置;落户:指定居。①在一个新的地方安家定居。有时指干部到基层长期居住。②也比喻某种动物、植物被移至某地后能生长繁殖。 | 丁玲《杜晚香》:“我们决心在这里安家落户。” |
jiā tú bì lì家徒壁立 | 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
jiā wú dàn shí家无担石 |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担。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 宋朝苏轼《乞赙赠刘季孙状》:“今年五月卒于官所,家无儋(担)石。” |
qín jiǎn chí jiā勤俭持家 | 以勤劳节约的精神操持家务。 |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要提倡勤俭持家,勤俭办社,勤俭建国。” |
dú cǐ yī jiā,bié wú fēn diàn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 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 |
bài jiā zǐ败家子 | 指任意挥霍家产的不成器的子弟或任意浪费国家财物的人。 | 老舍《诗人》:“这些行动都是有失正统的,故每每呼诗人为怪人、为狂士、为败家子。” |
qiān jiā wàn hù千家万户 | 众多人家。 | 孙犁《画的梦》:“千家万户的年画,给了我很多知识。” |
yī jiā zhī zhǔ一家之主 | 家庭的当家人。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秦重道:‘妈妈是一家之主,有甚烦难?’” |
shèng bài nǎi bīng jiā cháng shì胜败乃兵家常事 | 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 清 洪昇《长生殿 贿权》:“我想胜败乃兵家常事,临阵偶然失利,情有可原。” |
bàn lù chū jiā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
wén xiàn zhī jiā文献之家 | 指博学多闻、熟悉典章掌故的人。 | |
zhāng jiā cháng lǐ jiā duǎn张家长李家短 | 说张家的长,李家的短。比喻与己无关的闲话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那婆子吃了许多酒,口里只管夹七带八嘈,正在那里,张家长,李家短,说白道绿。” |
jiā jī yé zhì家鸡野雉 | 雉:野鸡。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以示贱近与贵远。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 | 晋·何法盛《晋中兴书》第七卷:“在荆州与都下书云:‘小儿辈贱厌家鸡,爱野雉,皆进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 |
bù shí dōng jiā不识东家 | 指不识近邻是圣贤。 | “不识东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 |
háng jiā lǐ shǒu行家里手 | 精通这种业务的人。里手:内行人。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批评东西的毛病,说那东西的出处,着实是个行家。” |
fǎ jiā bì shì法家拂士 | 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辅弼之士。指忠臣贤士。 | 《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wàn jiā shēng fó万家生佛 | 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 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 |
dāng jiā lì jì当家立计 | 主持家政,筹划生计。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七回:“贾政本是不知当家立计的人, 一听贾母的话,一一领命。”又第一一七回:“那些少年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的,那知当家立计的道理。” |
qiáo mù shì jiā乔木世家 | 乔木:代指贵族、高官。指贵族世家。 | 《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
jiā jǐ mín zú家给民足 |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
jiā zhì hù chá家至户察 | 到每家每户去察看。 | 宋·曾巩《洪范传》:“夫天下至广,不可以家至户察,而能用其聪明于大且远者,盖得其要也。” |
rú jiā jīng shū儒家经书 | 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 |
guó jiā jiāng xīng,bì yǒu zhēn xiáng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 祯祥:吉兆。国家兴盛必定有某种征兆。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
yuān jiā kě jiě bù kě jié冤家可解不可结 | 佛教主张结下冤仇的双方最好是化解冤仇,不要结仇不放。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5回:“但冤家可解不可结,莫若只早早的做了亲,使他空费了一番心机,强似挞之于市。” |
jiā yǒu bì zhǒu,xiǎng zhī qiān jīn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 弊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 汉 班固《东观汉记 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弊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
jiā dào xiāo fá家道消乏 | 家道:家境,家庭经济情况。消乏:贫困,空乏。家境贫寒,经济空乏。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那韩文子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 |
pò jiā dàng chǎn破家荡产 | 耗尽家产。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1卷:“狭乡富家,靳靳自足,一被应役,无不破家荡产。” |
yán jiā è lì严家饿隶 | 形容拘谨的书法风格。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 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
pò jiā wēi guó破家危国 | 损毁家庭危害国家。 | 三国·魏·钟会《母夫人张氏传》:“嫡庶相害,破家危国,古今以为鉴诚。” |
kān jiā běn shì看家本事 | 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 | 李劼人《天魔舞》第13章:“她不等他说真心话,她的看家本事就拿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