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高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高的成语
成语 解释 出处
yī rén gāo shēng,zhòng rén dé jì一人高升,众人得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梁斌《红旗谱》第一卷:“一人高升,众人得济。你一个人挣钱,一大家子人不受急窄了。”
zì mìng qīng gāo自命清高自以为清高(命:认为;以为)。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自命清高,反说富贵的是俗人。”
gāo zì biāo zhì高自标置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晋书 刘惔传》:“温曰:‘第一复谁?’曰:‘故在我辈。’其高自标置如此。”
gāo jiàn yuǎn shí高见远识谓见识高远。宋·赵彥卫《云麓漫钞》卷十:“圣人高见远识,固不可以小智测度也。”
zú gāo qì yáng足高气扬犹言趾高气扬。语本《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 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gāo jué xiǎn wèi高爵显位爵:爵位,官爵;显:显要,显赫。指官职很高,爵位显赫。明·张溥《五人墓碑记》:“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yuǎn zhǔ gāo zhān远瞩高瞻犹言高瞻远瞩。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平山堂》:“既而惮其劳也,携筇散步,随意所之,远瞩高瞻,不复造极。”
shǒu gāo yǎn dī手高眼低指做事的能力强而辨识能力低。也指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很低,比喻贪得而不识货。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一卷:“余尝谓北宋人手高眼低。”
tiān gāo dì hòu天高地厚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
gāo jué hòu lù高爵厚禄见“高爵重禄”。《旧唐书·外威传序》:“盖恃宫掖之宠,接宴私之欢,高爵厚禄骄其内,声色服玩惑于外,莫知师友之训,不达危亡之道。”
shù gāo zhāo fēng树高招风见“树大招风”。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太平懃禅师法嗣》:“问曰:‘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潭深鱼聚。’悟曰:‘见后如何?’师曰:‘树高招风。’”
xué fù cái gāo学富才高学识渊博;才能高强。明 朱之瑜《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不能作文,虽学富五车,忠如比干,孝如伯奇、曾参,亦冥冥没没而已!”
suí gāo zhú dī随高逐低犹言随高就低。《豆棚闲话·介之推火封妒妇》:“那些人家,或老或少,或男或女,或拿根凳子,或掇张椅子,或铺条凉席,随高逐低,坐在下面,摇着扇子,乘着风凉。”
pān gāo jié guì攀高结贵见“攀高接贵”。《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我死之后,你一满了服,就急急的要寻一头亲事,总要穷人家的儿女,万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
gāo rén yī chóu高人一筹高人:比一般人高;筹:筹码。比一般人高出一个筹码。指胜过别人。明·归有光《震川集·别集·七·与沈敬甫七首》:“圹志、子建云亦似。但千古哭声未尝不同,何论前世有屈原,贾生耶?以发吾之愤愤而已!钦甫云:更似高人一筹也。”
cái gāo qì qīng才高气清才:才能;气:气质。指才调高雅,气质清新。唐 韩愈《与孟东野书》:“足下才高气清,行古道,处今世,无田而衣食。”
gāo táng guǎng shà高堂广厦厦:高大的房屋。指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高堂广厦,玉宇琼楼,是坟山上起得的享堂。”
gāo cái dà xué高才大学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晋·葛洪《抱朴子·辨问》:“且夫周孔,盖是高才大学之深远者耳。”
xū lùn gāo yì虚论高议不切实际,高妙空洞的议论。亦作“高谈虚论”。《六韬·上贤》:“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
bā gāo cǎi dī扒高踩低扒:攀援。比喻对上奉承攀附,对下欺侮压制。《中国民间故事选 叛徒李四一》:“为人就是扒高踩低,浮上水在行。”
gāo wén yǎ diǎn高文雅典雅:雅正;典:典籍。高深的文章,雅正的典籍。恽代英《致沈葆秀书》:“自然之情中所发自然之文,较高文雅典尤有价值多多也。”
tiān gāo tīng xià天高听下谓天子圣明,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南齐书·王融传》:“皇鉴烛幽,天高听下,赏片言之或善,矜一物之失时。”
gāo zhěn ān qǐn高枕安寝见“高枕而卧”。《汉书·匈奴传下》:“故北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
shù zhì gāo gé束置高阁同“束之高阁”。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序》:“至于濂、洛、关、闽之学,不究礼乐之源,独标性命之旨、义疏诸书、束置高阁,视如糟粕。”
xīng gāo cǎi liè兴高彩烈见“兴高采烈”。鲁迅《准风月谈·华德焚书异同论》:“这里的黄脸干儿们,也听得兴高彩烈。”
shān gāo shuǐ cháng山高水长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唐 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jiǎo gāo bù dī脚高步低形容步履倾斜。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人躲在芦苇丛中,望后面时,那火把渐近,三人心里越慌,脚高步低,在芦苇里撞。”
yún sàn gāo táng云散高唐高唐:战国时楚国一台观,名高唐馆,在云梦泽中。比喻夫妇恩情断绝,欢乐成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gāo niǎo jìn,liáng gōng cáng高鸟尽,良弓藏比喻功成事定之后,出力的人反而见弃,没有好下场。《文子 上德》:“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
gāo guān hòu lù高官厚禄官职高;俸禄厚。现指地位高、待遇好。禄:俸禄;旧指官吏的薪金。《孔丛子 公仪》:“今徒以高官厚禄钩饵君子,无信用之意。”
gāo shì hài sú高世骇俗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wēi yán gāo lùn危言高论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东汉·班固《汉书·息夫躬传》:“初,躬待诏,数危言高论,自恐遭害,著绝命辞。”
zhēn gāo jué sú贞高绝俗高尚坚贞的节操超出普通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陶列传》:“窃见故冀州刺史南阳朱穆,前乌桓校尉臣同郡李膺,皆履正清平,贞高绝俗。”
rì gāo rì shàng日高日上一天一天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向上长。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
qī gāo bā dī七高八低形容道路不平坦。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三回:“独自一个,在这七高八低的小路上,一脚绊一脚的望前走去。”
gāo tán dà lùn高谈大论指不切实际的言谈、议论。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江西学者自以为得陆删定之学,便高谈大论,略无忌惮。”
gāo mén dà hù高门大户高门:旧时指富贵之家;大户:声势显赫的家族。有钱有势的人家。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满少卿饥附饱扬》:“因他是个市户出身,一时没有高门大族来求他的。”
tiān gāo rì yuǎn天高日远指偏远地区。比喻离帝王很远。宋·秦观《代王承事乞回授一官表》:“臣父独婴罪衅,流寓江海,天高日远,自新无路,臣诚私心痛之。”
gāo yáng gōng zǐ高阳公子高阳:地名,在今河南杞县。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高阳公子休闲过,不比寻常卖酒家。”
shǎng gāo fá xià赏高罚下见“赏功罚罪”。战国·卫·商鞅《商君书·禁使》:“夫赏高罚下,而上无必知,其道也与无道同也。”
gāo yì báo yún tiān高义薄云天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同“高义薄云”。《宋书 谢灵运传论》:“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gāo guān zhòng lù高官重禄见“高官厚禄”。金·丘处机《满庭芳·述怀》词:“任使高官重禄,金鱼袋、肥马轻裘。”
gāo jié mài sú高节迈俗迈:超逸。指志节高超脱俗。《晋书·江统传》:“惇字思悛,孝友淳粹,高节迈俗。”
míng jìng gāo xuán明镜高悬像一面明亮的镜子高高悬挂在面前。称颂官吏审案严明;判案公正;不使人受冤含屈。也比喻目光敏锐;明察秋毫;公正无私。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gāo bù chéng dī bù jiù高不成低不就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宋 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gāo tán yǎ bù高谈雅步高:高超;雅:美好。指言谈高妙,举止文雅。晋·陆机《百年歌》:“光车骏马游都城,高谈雅步何盈盈。”
zhì cún gāo yuǎn志存高远指立志很高远,有雄心壮志。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九回:“皇上年纪虽小,但志存高远,可以料定他长大之后,必然是一位英明君主。”
niú gāo mǎ dà牛高马大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小说月报》1981年第1期:“东宁县县委书记刘番成长得浓眉大眼,牛高马大。”
tóu gāo tóu dī头高头低形容用秤称东西时,秤杆的一端高一点或低一点,难免稍有出入。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既不像低级说客那样赤裸裸地进行交易,更不像小商贩那样为头高头低去煞费苦心地拨弄秤砣。”
fāng cùn zhī mù,gāo yú cén lóu方寸之木,高于岑楼方寸:比喻小;岑:尖顶高楼。一寸高的方木放在高楼的尖顶上其高度高于高楼。比喻类比不当。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lìng móu gāo jiù另谋高就指另找一份职业,意即辞去原职。金玉舟《赵匡胤》第11章:“所以想贤侄还是另谋高就为好,不知意下如何?”
lùn gāo guǎ hé论高寡合言论高超,投合者少。
shēn gōu gāo lěi深沟高垒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指坚固的防御工事。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下》:“将军怒,将深沟高垒;将军不怒,将懈怠。”
shuǐ cháng chuán gāo水长船高比喻事物随着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芭蕉清禅师法嗣·芭蕉继彻禅师》:“水长船高,泥多佛大。”
yì gāo dǎn dà艺高胆大形容大胆的手法来自高超的技艺。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6回:“这正是艺高人胆大。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实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问呢?’”
dēng gāo bì fù登高必赋登高:登上高处,指身临其境。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时期的一种文体,此借指创造。登上高处,看到无限美好的景色,触景生情,一定能创作出好的诗赋,以言其志。后多用来表示人有担任国家要职的才能。亦作“登高能赋”。《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gāo zhú dà nián高躅大年躅:足迹,引申为行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17章:“虽高躅大年,不复劳以朝请,而国有大故,当就咨询。”
gāo gāo xìng xìng高高兴兴由来自乐观的性情或由一些特殊的快乐原因产生的生气勃勃和乐观的高兴情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且说薛姨妈闻知湘莲已说定了尤三姐为妻,心中甚喜,正是高高兴兴要打算替他买房子,治家伙,择吉迎娶。”
gāo jǔ shēn cáng高举深藏指避世隐居。明·无名氏《拔宅飞升》第三折:“者莫他高举深藏,你看我驾天风定然赶上,则好去深渊中躲避灾殃。”
zhǐ gāo qì yáng趾高气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gāo zì wèi zhì高自位置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姑妄听之二》:“狂生某者,性悖妄,诋訾今古,高自位置。”
shuǐ zhǎng chuán gāo水涨船高指水位上升;船身也就随着提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长姐儿更不想到此时,水涨船高,不曾吃尽苦头,怎得修成人上人。”
bù bù gāo shēng步步高升步步:表示距离很短;高升:往上升。指职位不断上升。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8回:“并且事成之后,大人步步高升,扶摇直上,还望大人栽培呢!”
huì mò gāo shēn讳莫高深隐瞒得很紧,不让别人知道。
gāo yá dà dào高牙大纛三代军队里的大旗。指军中的旗帜。比喻声势显赫。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
tiān gāo tīng bēi天高听卑卑:低下。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间最卑微的地方。旧时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西汉 司马迁《史记 宋微子世家》:“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
nián gāo wàng zhòng年高望重年纪大,声望高。邹韬奋《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而且不仅知识青年的自由安全毫无保障,甚至年高望重为中外人士所敬佩的马寅初先生,也……”
míng shī chū gāo tú名师出高徒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钱钟书《围城》:“顾先生摇头道:‘唉!名师出高徒,名师出高徒。”
gāo zì qī xǔ高自期许比喻自高自大,自以为是。梁实秋《饮酒》:“狂言‘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高自期许,俨然豪气干云的样子。”
gāo fēng jùn jié高风峻节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宋 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dé gāo wàng zūn德高望尊道德高,声望高。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gāo shān yǎng zhǐ,jǐng xíng xíng zh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gāo rén yī zhāo高人一着着:下棋时走一步。指比其他人高明一点。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这两人会托外国人递条子,他的见解已经高人一着。”
gāo fēi yuǎn xiáng高飞远翔飞得既高有远。比喻前程远大。汉 刘向《说苑 尊贤》:“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对者六翮也。”
shān gāo hǎi shēn山高海深比喻恩情深厚。
gāo jǔ yuǎn dǎo高举远蹈举:起飞;蹈:踩上。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五柳先生上》:“唯其高举远蹈,不受世纷,而至于躬耕乞食,其忠义亦足见矣。”
gāo tái hòu xiè高台厚榭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指园林中休息和观览四周的高大建筑物。战国·宋·墨翟《墨子·非乐上》:“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
gāo tóu jiǎng zhāng高头讲章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先生见了那没头没脑辟空而来的十五个大字,正不知从那里开口,才入得进这中庸两个字,只得先看了一遍高头讲章,照着那讲章往下敷衍半日,才得讲完。”
gāo gē měng jìn高歌猛进高声歌唱;奋勇前进。形容斗志高昂;勇往直前。郭沫若《衷心的祝愿》:“一定要牢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努力为实现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而高歌猛进。”
sh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山高皇帝远指王法管辖不到。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你们山高皇帝远,干的好事,只当我姓白的不知道?”
kàng yán gāo yì抗颜高议抗颜:不看别人的颜色;高议:发表高明的议论。指态度严正地阐述自己的意见宋·苏轼《上刘侍读书》:“抗颜高议,自以无前。”
bā jié gāo zhī巴结高枝高枝:比喻权贵。向权贵献媚取宠。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我也不怕人笑话我奴才亲戚混巴高枝儿,我今日可算认定了干娘咧。”
méi gāo yǎn dī眉高眼低脸上的表情。泛指为人处世的道理或辨貌观色的本领。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9回:“在赵琮夫妻两个,不要说看了别人许多眉高眼低,只是父母身边,也受多少两般三样的怠慢。”
gāo lěi shēn qiàn高垒深堑垒:军营四周的堡寨;堑:壕沟。高高的堡垒,深深的护城河。形容防卫坚固。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郎中郑忠乃说止汉王,使高垒深堑,勿与战。”
yì qì gāo áng意气高昂意态和气慨雄健的样子。
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有志不在年高年高:岁数大。有志不在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xū tán gāo lùn虚谈高论高:高超;虚:空。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齐土之民,风俗浅薄,虚谈高论,专在荣利。”
gāo bù chéng,dī bù jiù高不成,低不就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认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选择工作或配偶)。宋·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qīng fēng gāo jié清风高节喻人品格纯洁,节操高尚。唐·牟融《题赵友》诗:“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
gāo chù bù shèng hán高处不胜寒胜:承受,经得起。站在高处经不起风寒。比喻人身居高位感觉到孤单寂寞。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兼怀子由》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cái gāo yǐ mǎ才高倚马文才比倚马可待的袁虎还高。形容文思敏捷。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5回:“那秘书员成竹在胸,才高倚马,立刻草成八九百字。”
gāo shēn mò cè高深莫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无法推测。形容摸不准;度量不得。莫:不。测:估测。宋 高似孙《纬略 沃焦山》引《物类相感志》:“沃焦山,东海之外荒,海中有山,焦炎而峙,高深莫测。”
qiáng gāo jī xià墙高基下喻名位虽高而才德低下。《北史·序传·李僧伽》:“时郑子默有名于世,僧伽曰:‘行不适道,文胜其质,郭林宗所谓墙高基下,虽得必丧,此之徒也。’”
zhì gāo qì yáng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史记 苏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dōng shān gāo wò东山高卧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nián shì yǐ gāo年事已高年事:年纪。指一个人的岁数已经很大了。《南史·虞荔传》:“卿年事已高,气力稍减。”
gāo bù kě pān高不可攀攀:攀登。高得无法攀登。形容很难达到。也形容高高在上;难以亲近。汉 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tiān gāo dì yuǎn天高地远形容极其高远。比喻差距特别大。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今可去觅鸾胶续断弦,遮莫你上碧霄下黄泉,赤紧的天高地远。”
gāo míng yuǎn jiàn高明远见高明:精明高妙。指见识精明高远。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大王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
gāo fēng liàng jié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