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功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功的成语
成语 解释 出处
gōng chuí zhú bó功垂竹帛垂:流传;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建立伟大功勋,名载青史。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情欲》:“故使庄王功迹著乎竹帛,传乎后世。”
shēn tuì gōng chéng身退功成谓功业成就,退隐家园。春秋·楚·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shì jié gōng bèi事捷功倍事情易办而功效很大。清·侯方域《上三省督府剿抚议》:“既示必死之期,又开可生之路,利害悬殊,事捷功倍。”
shēng gōng zhǐ guò生功止过止:禁止,组织。鼓励立功,防止过失。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疑》:“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明者也,非能生功止过者也。”
chǐ cùn zhī gōng尺寸之功尺寸:形容数量少。微末的功劳。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夫民劳而实费,又无尺寸之功,破宋肥仇,而世负其祸矣。”
guǐ gōng shén lì鬼功神力形容事物精妙高超,非人力所能为。元·郝经《赵州石桥》诗:“鬼功神力古未有,地维欲绝还钩连。”
miǎn chí zhī gōng渑池之功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南。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jiān gōng zì lì兼功自厉兼:加倍;功:功夫;厉:同“励”,劝勉。指做事加倍努力,并自我劝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丹传》:“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
jì gōng chéng láo计功程劳计算功劳。明·张居正《答督抚吴环洲言敬事后食之义书》:“人臣自靖之义,若铢铢两两,计功程劳,以责望于上,似非所谓怀仁义以事君者也。”
jū gōng zì ào居功自傲居功:自恃有功。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十章:“然而毛润之不但毫无居功自傲的表情,而且异常谦逊地说:‘这算什么功。”
yí xíng wú míng,yí shì wú gōng疑行无名,疑事无功疑:疑虑。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gōng bù chéng,míng bù jiù功不成,名不就就:成。比喻事情没成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若是老爷就是这样做去,到了功不成,名不就的时候,老爷说奴才没有良心……不告诉老爷。”
fēng gōng shuò dé丰功硕德同“丰功茂德”。元·王恽《淇州创建故周府君祠碑铭》:“其丰功硕德,具载墓碑,兹不复云。”
zǔ gōng zōng dé祖功宗德指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有开创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孔子家语 庙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
chǔ shí xiào gōng处实效功处:办理。效:效验,效果。功:功绩,成效。处理事情从实际出发,讲究功效。
dé róng yán gōng德容言功见“德言容功”。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ōu gōng sòng dé讴功颂德讴:歌颂,赞美。指赞美功绩,歌颂恩德。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gōng míng lì lù功名利禄名利地位。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因功名利禄得不到保障,所以他们便想到要和流寇苟合,铤而走险。”
gōng chéng fú jū功成弗居见“功成不居”。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赧王》:“功成弗居,贤将所难。”
shù gōng yáng míng树功扬名树:建立;扬:称颂。建立功业,流芳于世。东汉·班固《汉书·隽不疑传》:“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
jí gōng jìn míng急功近名急于求成,贪图虚名。《清史稿·高其倬等传论》:“为政持大体,与夫急功近名,流于苛刻。”
gōng shǒu zuì kuí功首罪魁魁:为首的。功最高,罪最重。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朱熹注:“有功者,未有大于五霸;有过者,亦未有大于五霸,故五霸者功之首,罪之魁也。”
wú gōng shòu lù无功受禄禄:俸禄;古代官吏的薪俸。没有功劳或不做事情却享受俸禄。现多指没有什么才却白受报酬或奖励。《诗经 魏风 伐檀序》:“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
gōng bù bǔ huàn功不补患功:功绩;患:祸害,灾难。指取得的功绩还抵不过带来的祸患。唐·李华《吊古战场文》:“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遍野,功不补患。”
lì bèi gōng bàn力倍功半指事倍功半。形容费力大,收效小。明 刘基《赠陈伯光诗序》:“防微遏几,百病不生。几动形见,力倍功半。”
jīn gōng zì fá矜功自伐以为功高而自我夸耀《晋书 陆机传》:“冏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让,机恶之,作《豪士赋》以刺焉。”
gōng chéng míng jiù功成名就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dùn xué lěi gōng钝学累功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jì gōng wàng shī记功忘失谓记其功绩而略其小过。《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夫立政之要,是以武帝舍安国于徒中,宣帝征张敞于亡命。”一本作“记功忘过”。
gōng míng cèng dēng功名蹭蹬功名:指科举考中做官;蹭蹬:失势难进的样子。指应试屡遭挫折。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6回:“谁知这样一个好人,偏偏教他功名蹭蹬!”
zuì yǐ gōng chú罪以功除所犯的罪行可以用功劳来抵除。指将功折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圣王之祀,臣有五义。”
gōng tóng shǎng yì功同赏异功:功劳;赏:赏赐。指功劳相同而赏赐却不同。汉·荀悦《汉纪·元帝纪》:“臣闻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均刑别则百姓惑。”
gōng chéng shì lì功成事立成:成功。建立了功绩,事业有成就。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王传》:“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
gōng bó chán yì功薄蝉翼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形容功劳很小。常用作谦词。汉·蔡邕《让高阳乡侯章》:“臣事轻葭莩,功薄蝉翼。”
shì bàn gōng bèi事半功倍使用一半的力却收到成倍的效果。形容费力少;收效大。功:功效。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qián gōng jìn qì前功尽弃以前的功劳、成绩完全丢失;或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
gōng bài chuí chéng功败垂成垂:接近;将近。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多含有惋惜之意。《晋书 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fēn cùn zhī gōng分寸之功分寸:比喻微小。指微小的功劳。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见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无有分寸之功。’”
chóu gōng jǐ xiào酬功给效赏赐有功劳者。《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变文》:“子胥随帝部卒入城,检纳干戈,酬功给效。”
bān gōng xíng shǎng班功行赏班:排列等级,依次。按照功劳大小,依次给予赏赐。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云传》:“举厝至重,不可不慎。班功行赏,宜应其实。”
wěi jì fēng gōng伟绩丰功同“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明·黄绾《明道编》第三卷:“伟绩丰功,笼络一世。”
zhào gōng xíng shǎng照功行赏按照功劳大小给予不同奖赏。明 郭勋《英烈传》第二十八回:“卿等俱宜协力同心,辅成大事,所有富贵,我当照功行赏。”
yī xīn tóng gōng一心同功同心协力,共赴事功。《战国策 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gōng láo hàn mǎ功劳汗马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在战场上建立了很大的战功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子父全忠不到头,功劳汗马一时休。”
qǐng gōng shòu shǎng请功受赏请求评定功绩给予奖励。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3回:“请这一杯酒,明日与令堂拜寿之后,就有陈达、牛金与兄长请功受赏。”
jiāng gōng bǔ guò将功补过将:拿;补:补偿。用功劳补偿过错。《晋书 王敦传》:“当令任不过分,役其所长,以功补过,要之将来。”
chóu gōng bào dé酬功报德酬:报谢;报:报答。酬谢功劳,报答恩德。清·钱彩《说岳全传》第80回:“呜呼!酬功报德,率由旧章。”
xíng mǎn gōng yuán行满功圆行:道行;功:功德。指修行期满,得道成仙。元·无名氏《新水令·殿前欢》曲:“要行满功圆,跨鹤儿飞上天。”
jīn gōng shì chǒng矜功恃宠矜:自高自大。自夸功高,依仗恩宠。《魏书 王卫仪传》:“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数幸其第,如家人礼。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
hào dà xǐ gōng好大喜功好:爱好;喜欢;功:功绩;成就。原指封建帝王喜好扩大疆土;炫耀武功。后指做事冒进浮夸;图大贪功。《新唐书 太宗纪赞》:“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gōng dé yuán mǎn功德圆满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唐 陈集原《龙龛道场铭》:“更于道场之南造释迦尊像一座,遂得不日而成,功德圆满。”
fēng gōng hòu lì丰功厚利指巨大的功利。汉·班彪《王命论》:“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累之业。”
shì bàn gōng bǎi事半功百同“事半功倍”。清·魏源《道光丙戎海运记》:“因利乘便,事半功百,而元代所未有也。”
dài zuì lì gōng带罪立功让犯罪的人立功赎罪。清 李渔《蜃中楼 献寿》:“正要议俺的罪刑,恰好西北地方又报亢旱,上帝就着俺去带罪立功。”
gōng kuī yī kuì功亏一篑(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完成。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点而没有成功。《尚书 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lùn gōng xíng fēng论功行封评定功劳之大小给予封赏。《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qí kāi dé shèng,mǎ dào chéng gōng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令旗一挥,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开始就取得成功明·周楫《西湖二集·刘伯温荐贤平浙中》:“所以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攻城略地如风卷残云。”
dà gōng gào chéng大功告成功:事业;告:宣告。指完成了一项巨大的工作或十分重要的任务。也作“大功毕成”。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bá jiàn lùn gōng拔剑论功指争论功劳激烈到几乎动武。语出《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gōng chéng xíng mǎn功成行满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满,贫道再去点化他。”
jī dé lěi gōng积德累功积累仁德与功业。三国·魏·高贵乡公《改元大赦诏》:“宣力之佐,比积德累功,忠勤帝室。”
chóng dé bào gōng崇德报功崇:尊重,推重。尊崇有德之人,酬报有功之人。《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jīn gōng fǔ qì矜功负气矜:自恃。自以为有功而赌气。《晋书 王浑王浚唐彬传论》:“或矜功负气,或恃势骄陵,竞构南箕,成兹贝锦。”
jīn gōng fá néng矜功伐能矜、伐: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 卷下 释陵人》:“彼小人则不然,矜功伐能,好以陵人。”
jì rì chéng gōng计日程功计:计算;程:衡量;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如期完成。梁启超《中国理法学发达史论》:“法治国虽进不必骤,而得过进尺,计日程功。”
gōng chéng míng suì功成名遂遂;成功。建立了功绩;有了名声。墨翟《墨子 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fēng gōng shèng liè丰功盛烈犹言丰功伟绩。巨大隆盛的功业。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gōng gài tiān xià功盖天下功劳天下第一。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其后竟以兵权静寇难,功盖天下。”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正此之谓也。”
gōng míng fù guì功名富贵指升官发财。唐·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明·洪应明《菜根谭·应酬》:“功名富贵,直从灭处观究竟,则贪恋自轻;横逆困穷,直从起处究由来,则怨尤自息。”
hàn mǎ gōng jì汗马功绩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明·无名氏《精忠记·闻讣》:“感皇恩宠锡无穷,端不负汗马功绩。”
gōng dé wú liàng功德无量世界各地: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南阳慧忠国师》:“功德无量,非口所说,非意所陈。”
xíng mǎn gōng chéng行满功成行:道行;功:功德。指功德修炼已成,道行圆满,得道成仙。明·无名氏《李云卿》第四折:“今日乃李云卿行满功成之日,冲霄得道之时。”
gōng chéng yè jiù功成业就成:成功;业:事业。建立了功绩,事业有成就。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范长江《塞上行·行纪·忆西蒙》:“岳飞功成业就之时,即高宗寝时不安之日。”
hàn mǎ zhī gōng汗马之功谓战功。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遂良出自草茅,无汗马之功,蒙先帝殊遇,以有今日。”
yāo gōng tǎo hǎo邀功讨好指为得到好感或讨人喜欢而去迎合某人。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5章:“另外,他对自己更不满意的是,他的行为看来似乎是向少安一家人邀功讨好一般!”
zhì míng yǒng gōng智名勇功智:智谋,谋略;勇:勇力。形容人文武全才。西汉·司马迁《史记·自序》:“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
lùn gōng shòu shǎng论功受赏评定功劳,接受赏赐。宋·王禹偁《刻石为丘行恭赞序》:“奋匹夫之命,轻若鸿毛,救万乘之尊,急于虎口,论功受赏,我无愧焉。”
jì gōng xíng shǎng计功行赏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韩非《韩非子 八说》:“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
wén zhì wǔ gōng文治武功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西汉 戴圣《礼记 祭法》:“汤以宽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jīn gōng fù shèng矜功负胜矜:自以为贤能;负:抑指,享有。自夸有战功,以为可以获取胜利。《魏书·崔延伯传》:“延伯矜功负胜,遂唱议先驱。”
zhòng gōng jiē xīng众功皆兴功:通“工”,事。指很多事业都兴盛起来。西汉·司马迁《史记·玉帝本纪》:“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tān tiān zhī gōng贪天之功贪:贪图。把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现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力量,把功劳归于自己。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shuǐ mó gōng fū水磨功夫掺水细磨。比喻周密细致的工夫。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须用些水磨功夫撩拨他,不怕不上我的钩儿。”
yí xíng wú chéng,yí shì wú gōng疑行无成,疑事无功疑:疑虑。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战国·卫·商鞅《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fēng gōng wěi yè丰功伟业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绩和成就。冰心《“无限之生”的界线》:“无论是惊才,绝艳,丰功,伟业,与你接触之后,不过只留下一抔黄土!”
jīn shí zhī gōng金石之功金:指钟鼎类。石:指碑碣类。刻在钟鼎碑碣之上,永不磨灭的功勋。
jì gōng shòu jué计功受爵衡量功绩而授予爵禄。受,授。三国·魏·曹操《让九锡表》:“量能处位,计功受爵,苟所不堪,有殒无从。”
tián fù zhī gōng田父之功指不预其事而轻易得到好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三》:“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máo fà zhī gōng毛发之功形容极微小的功劳。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窃不自量,志在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
lè shì quàn gōng乐事劝功谓乐于从事所业,努力获得成效。西汉·戴圣《礼记·王制》:“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
xíng chéng gōng mǎn行成功满行:道行;功:功德。指功德修炼已成,道行圆满。金·王喆《夜行船》词:“一炷名香经十卷,三千日行成功满。”
yī kuì zhī gōng一篑之功篑:盛土的筐。指成功前的最后一筐土。比喻成功前的最后一份努力。《王守仁全集》卷一 :“务收一篑之功,勿为九仞之弃。”
zhǐ chǐ zhī gōng咫尺之功咫尺:比喻微小。微小的功劳。《战国策·秦策五》:“虽有高世之明,无咫尺之功者,不赏。”
yí shì wú gōng,yí xíng wú míng疑事无功,疑行无名疑:疑虑。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shù gōng lì yè树功立业树:建立;业:业绩。建立功勋和业绩。唐·杜牧《上宣州崔大夫书》:“未有不得多士之尽心,而得树功立业流于歌诗也,况于诸侯哉!”
fá gōng jīn néng伐功矜能伐、矜:夸耀。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shì bèi gōng bàn事倍功半事:做事;功:功效。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孟子 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shī bài nǎi chéng gōng zhī mǔ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宋 祝穆《方舆胜览 眉州 磨针溪》:“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miàn bì gōng shēn面壁功深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和尚面壁静修,道行很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造诣很深。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