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之的成语
成语 解释 出处
dàn xī zhī jiān旦夕之间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间,形容在很短时间内。汉·无名氏《焦仲卿妻》:“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rǎn sī zhī biàn染丝之变《墨子·所染》:“扞墨子呴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因以“染丝之变”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墨子·所染》:“[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wéi xián zhī pèi韦弦之佩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故佩弦以自急。”
qū qū zhī jiàn区区之见区区:微小。狭隘的见识。清·叶燮《原诗·外篇下》:“若腐儒区区之见,句束而字缚之,援引以附会古人,反失古人之真矣。”
míng chá qiū háo zhī mò,ér bù jiàn yú xīn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xiǎo wén zhī lòu謏闻之陋謏闻:小有名声。仅有小小的名气,学识很浅陋。《明史·王鏊传》:“数年之后,士类濯磨,必以通经学古为高,脱去謏闻之陋。”
wén xiàn zhī jiā文献之家指博学多闻、熟悉典章掌故的人。
bù dé yǐ ér yòng zhī不得已而用之用:使用。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六韬 文韬 兵道》:“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wò tà zhī xià,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许别人插手。郑振铎《漩涡》:“‘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希哲低声背诵着成语。”
fèi fǔ zhī yán肺腑之言肺腑:指内心。发自内心的真挚诚恳的话语。元 郑德辉《刍梅香》第二折:“小生别无所告,只索将这肺腑之言,实诉与小娘子。”
qiè fū zhī tòng切肤之痛切肤:切身。指与自身关系密切。比喻亲自感觉的痛苦。明 王守仁《传习录》中卷:“独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然者,辄复云云尔。”
fǔ bì zhī xūn辅弼之勋辅:辅助;弼:纠正。辅助国家的功绩。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何夔传》:“以亲则君有辅弼之勋焉,以贤则君有醇固之茂焉。”
dǒu shāo zhī cái斗筲之才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宋·苏轼《商鞅论》:“至于桑弘羊,斗筲之才,穿窬之智,无足言者。”
sān cùn zhī shé三寸之舌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sāng zhōng zhī xǐ桑中之喜谓男女不依礼法的结合。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申叔跪从其父,将适郢,遇之,曰:‘异哉!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将窃妻以逃者也。’”
hòu lái zhī xiù后来之秀秀:特别优秀的。后辈中的优秀人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甥?’”
yī dé zhī yú一得之愚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zhī sǐ mí tā之死靡他同“之死靡它”。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一言革面,愿比家奴,之死靡他。”明·李贽《昆仑奴》:“忠臣侠忠,则扶颠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侠义,则临危自奋,之死靡他。”
wáng mìng zhī tú亡命之徒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周书 郭彦传》:“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mǔ nán zhī rì母难之日指自己的生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后日是我母难之日,二公可光顾光顾?”
bù yì zhī diǎn不易之典不变的法则。南朝 宋 颜延之《赭白马赋》:“教敬不易之典,训人必书之举。”
bái wū zhī shì白屋之士指贫寒的士人。汉 王充《论衡 语增》:“周公执贽下白屋之士。”
huáng lú zhī tòng黄垆之痛垆:放酒瓮的土墩子;黄垆:黄公酒垆;痛:悲痛。收集亡友的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曰:‘吾昔与稽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自稽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zhī zú zhī jì知足之计指以知道满足为处世应变的计策。东汉·班固《汉书·强德传》:“德持老子知足之计。”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fù xīn zhī yōu负薪之忧意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有病的谦词。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
fēng wū zhī jiè丰屋之戒《易·丰》:“《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高亨注:“‘丰其屋’,言贵族在位之时,如鸟得以飞翔于天空,故能大其屋也。”后以“丰屋之戒”、“丰屋之祸”、“丰屋之过”谓高大其屋,将有覆家之祸,应引以为戒。《易·丰》:“《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高亨注:“‘丰其屋’,言贵族在位之时,如鸟得以飞翔于天空,故能大其屋也。”
lì zhuī zhī dì立锥之地立锥:插锥子。指插锥子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极小的地方。也作“置锥之地。”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fù zhī yī shěn付之一哂哂:微笑。用笑一笑来回答。表示不值得理会。《清史稿·沈文奎传》:“上无日:‘此难能’,更无日,‘乃公从马上得之’,乌用此迂儒之常谈,而付之一哂也。”
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bù néng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不能登大雅之堂形容不够文雅。
rào liáng zhī yīn绕梁之音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长久留在人们耳中。参见“余音绕梁”。晋陆机《演连珠》:“臣闻应物有方,居难则易。……是以充堂之芳,非幽兰所难,绕梁之音,实萦弦所思。”
zhōng yān zhī zhì终焉之志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南朝梁 沈约《宋书 傅隆传》:“义熙初,年四十,始为孟昶建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坐辞兼,免。复为会稽征虏参军。家在上虞,及东归,便有终焉之志。”
yī rén zhī jiāo一人之交亲密得象一个人。形容交情深。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4回:“那时我家先父就和娄氏弟兄是一人之交。”
jǐng wā zhī jiàn井蛙之见像井底青蛙的见解。比喻偏狭的见识。《弘明集 明佛论》:“夫一局之奕,形算之浅,而奕秋之心,何尝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见,妾抑大猷。”
yī kǒng zhī jiàn一孔之见孔:小窟窿。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汉 桓宽《盐铁论 相刺》:“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
huī zhī jí qù麾之即去命令他走就离开。形容服从指挥,听候调遣。宋 辛弃疾《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勿使近》词:“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之须来。’”
yī rén zhī xīn,qiān wàn rén zhī xīn yě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yá zì zhī yuàn睚眦之怨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pú fú zhī jiù匍匐之救谓竭尽全力的救助。《诗经·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chéng fēng zhī zhuó成风之斫同“成风斤”。
jiān nián zhī chǔ兼年之储兼年:指两年以上;储:积蓄。有两年以上的储备粮食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
zuò jǐng zhī wā埳井之蛙见“坎井之蛙”。
nòng zhāng zhī xǐ弄璋之喜弄璋: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wū niǎo zhī qíng乌鸟之情乌:乌鸦;乌鸟:传说小乌鸦能反哺老乌鸦。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三国·魏·文钦《降吴表》:“钦累世受魏恩,乌鸟之情,窃怀愤踊。”
pǐ fū zhī liàng匹夫之谅同“匹夫小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嵩朱儁传论》:“故梁衍献规,山东联盟,而舍格天之大业,蹈匹夫之小谅,卒狼狈虎口,为智士笑。”
yì liào zhī wài意料之外没有想到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刚才唐兄说国王必是暂缓吉期,那知全出意料之外,并且大动干戈,用兵征剿。”
bù huì zhī lù不讳之路指忠言直谏之路。《后汉书 安帝纪》:“间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远求博选,开不讳之路,冀得至谋,以鉴不逮。”
hè hè zhī míng赫赫之名赫赫:显耀盛大的样子;名:名声。非常显赫的名声。晋·陈寿《三国志·傅叚传》:“故当时无赫赫之名,吏民久而后安之。”
zhào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召:召唤。挥:摆手。手一召就来,手一摆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老舍《老舍自传》第六章第五节:“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zhì dì zhī cái掷地之材指能写出文辞优美、声调铿锵的好文章的人才。宋·王禹偁《重修北岳庙碑奉敕撰并序》:“惭非掷地之材,有玷他山之石。”
jí rén zhī kùn急人之困急:解急;救难。解救别人的困难。也作“急人之急”、“急人之难”、“急人之危”。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zhuì cí zhī shì缀辞之士缀辞:写书作文。指著书立说的人。晋·潘岳《马开督玮》:“慷慨非死而死者,缀辞之士,未之或遗也。”
bū táo zhī chén逋逃之臣逃亡的罪臣。汉 荀悦《汉纪 成帝纪》:“以单于屈体称臣奉使朝贺,无有二心,而今反受其逋逃之臣,是贪一夫之得,而失一国之心。”
dào zhí zhī wù盗跖之物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8回:“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qí xī zhī jiàn祁奚之荐春秋晋国大夫祁奚告老,将辞中军尉职事。晋悼公问谁可承接,祁奚先推荐仇人解狐。复问,又荐举其子祁午。时人因而有“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之誉。后用为善于荐贤之典。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jì xué zhī shì绩学之士学者,学问渊博的人。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华阳博议下》:“古今绩学之士,靡弗以勤致者。”
jù rén yú qiān lǐ zhī wài拒人于千里之外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距人于千里之外。”
lù sǒu zhī yōu路叟之忧指百姓的疾苦。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辟车而下问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原闻三失。’
bù huò zhī nián不惑之年惑:迷惑;年:年龄。不迷惑的年龄;人到四十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四十而不惑。”
shì zhī bù jiàn,tīng zhī bù wén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yán zhī bù jìn言之不尽说也说不完。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玉簪记·陈母投亲>》:“欲说交颐两行,言之不尽,他们亲自到门墙。”
yá zì zhī nù睚眦之怒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怒:生气。生点小气。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台谏李知孝、莫泽奉承风旨,凡平日睚眦之怒,悉指以从伪,弹劾无虚日。”
zhī zhǐ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论语 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fǎn bǔ zhī sī反哺之私反哺:幼鸟长大后,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养育之恩。晋 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fù chē zhī zhé覆车之辙覆车:翻车;辙:车辙。翻车的辙迹。比喻失败的教训。《旧五代史·晋书·李专美传》:“若陛下不改覆车之辙,以赏无赖之军,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
yī yú zhī dì一隅之地隅:角落。形容地域狭小。《南史·王弘传论》:“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
tóu zhī chái hǔ投之豺虎投:扔。指将坏人投饲豺虎。表示深恶痛绝宋·陈亮《寄何茂恭文》:“要不能无遗憾于死生,安得取而投之豺虎!”
duàn xiù zhī chǒng断袖之宠断:截断;宠:宠爱,宠幸。指男子搞同性恋的行径,指男宠。东汉 班固《汉书 董贤传》:“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fù sù zhī xìn覆餗之衅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晋书·蔡谟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gōng ér jìng zhī恭而敬之恭:恭敬。指待人恭敬又有礼节老舍《赵子曰》:“李顺恭而敬之的慢慢往起卷那张戏报子。”
qiǎo fù nán wéi wú mǐ zhī chu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什么也干不出来。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
yī jiè zhī shàn一介之善微小的善行。《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文艺,居接士之馆。”
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fù zhī yī jù付之一炬付:交给;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给它一把火烧光。指用火烧毁。唐 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jì mèng zhī jiān季孟之间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rén rén dé ér zhū zhī人人得而诛之得:可以,能够;诛:杀死。所有的人都可以杀死他。极言某人罪大恶极。《庄子·庚桑楚》:“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yán zhī bù yú言之不渝渝:改变,违背。说出的话不改变,即说到做到。晋·陆机《遂志赋》:“任穷达以逝止,亦进仕而退耕;庶斯言之不渝,抱耿介以成名。”
yī jiàn zhī yáo一箭之遥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马来,前行的众头领,已去了一箭之地,见宋江和贯忠说话,都勒马伺候。”
yī qiū zhī hé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种像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类;没有什么差别。东汉 班固《汉书 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wú rú zhī nài无如之奈犹无如之何。元·乔吉《两世姻缘》第四折:“也是他买了个赔钱货,无如之奈。”
xué ér shí xí zhī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fù xīn zhī yì负薪之议负薪:背柴,借指地位低微的人。下层人或卑贱者的议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采择狂夫之言,不逆负薪之议。”
bīng hòu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非:不是;寒:冷。冰冻到三尺厚,不是一天冷造成的。比喻某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积累的结果。东汉·王充《论衡·壮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jiān rén zhī cái兼人之材兼人:胜过人;材:通“才”,才能。超出一般人的才能。形容人能力强。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一天到晚,忙了东又忙西,就是有兼人之材,恐怕亦办不了。”
qiāng bó zhī hū将伯之呼指求人帮助。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余欲再至靖江,作将伯之呼。”
dàn fàn zhī dào啖饭之道啖:吃。指谋生的途径、方法。鲁迅《隐士》:“登仕,是啖饭之道,归隐,也是啖饭之道。”
wèng zhōng zhī biē瓮中之鳖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东西。瓮:大坛子;鳖:甲鱼。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在船头之上。”
mí mí zhī lè靡靡之乐同“靡靡之音”。《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先此声者,其国必削。”《史记·殷本纪》:“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zhū liǎng zhī jiān铢两之奸铢两:极轻微的分量。比喻极其轻微的事。指轻微的邪恶。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广汉精于吏务,善为购距,铢两之奸,皆告之。”
shuāng lù zhī jí霜露之疾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指感冒。西汉·司马迁《史记·公孙弘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
yú mǐ zhī xiāng鱼米之乡指河流湖泊交错;土地肥沃;盛产鱼米的富庶地方。也作“鱼米之地”。唐 王睃《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谄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
tuò chí zhī shì跅驰之士跅驰:放荡。指行为放荡不受约束的人。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xiāng qū zhī yù乡曲之誉乡曲:乡里。同乡的称誉。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少负不羁之行,长无乡曲之誉。”
qī nián zhī bìng,qiú sān nián zhī ài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yī shì zhī xióng一世之雄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宋 苏轼《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qián chē zhī jiàn前车之鉴前车:前面的车子;鉴:镜子。前面车子翻了的教训。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来的教训。汉 刘向《说苑 善说》:“《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