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shí wén duàn zì识文断字 | 知晓文字。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
duàn jī huà zhōu断齑画粥 | 分开捣碎的菜和凝结的粥;按定量来吃。指食物精简微薄。形容生活清苦。断;画:断开;划分。齑:捣碎的姜、蒜、辣椒等腌菜。 | 宋 魏泰《东轩笔录》:“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酢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 |
ǒu duàn sī cháng藕断丝长 | 藕已断开,但丝还长长地连接着。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 |
hóng duàn yú chén鸿断鱼沉 |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 |
àn ruò wú duàn暗弱无断 | 愚昧软弱,没有决断。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卷九十一 晋元帝太兴三年》:“(司马保)好读书而暗弱无断,故及于难”。 |
róu rú guǎ duàn柔茹寡断 | 柔茹:柔软。指处事软弱,不果断。亦作“柔懦寡断”。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
duàn shì rú shén断事如神 | 断:判断。形容判断事情非常准确。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五回:“因此人人皆知包公断事如神,各处传扬。” |
chū sǐ duàn wáng出死断亡 | 谓效死捐生。 | 《荀子·富国》:“故仁人在上,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其所是焉诚美,其所得焉诚大,其所利焉诚多。” |
duàn yuán cán bì断垣残壁 | 形容房屋倒塌残破的景象。 | 徐迟《火中的凤凰》:“灰红的火焰渐渐熄灭,留下一片瓦砾场,断垣残壁。” |
fáng móu dù duàn房谋杜断 | 房:唐朝宰相房玄龄;谋:计谋;杜:唐朝杜如晦;断:决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佳话。比喻能人合作,天作之合。 | 《旧唐书 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
mèng duàn hún xiāo梦断魂消 | 在梦中也思念,思想上不得平静。 | 明·高濂《玉簪记·擢第》:“满目新红惊树杪,莺啼处梦断魂消。” |
dú cái zhuān duàn独裁专断 | 断:决断,做决定。独自做出决定,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封建时代独裁专断的恶习惯深中于群众乃至一般党员的头脑中,一时扫除不净,遇事贪图便利,不喜欢麻烦的民主制度。” |
duàn xiāng líng yù断香零玉 | 比喻女子的尸骸。 | 清·洪昇《长生殿·尸解》:“这是我断香零玉沉埋处,好结果一场厮耨,空落得薄命留。” |
hún fēi mù duàn魂飞目断 | 形容十分心向往之,不能自持。 |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远看时意散心惊,近睹者魂飞目断。” |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shì清官难断家事 | 清官:公正清廉的官吏。指家庭内部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难断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 |
duàn mò cán chǔ断墨残楮 | 指残缺不全的典籍。 | 明 王世贞《俞紫芝<急就章>》:“子中独能寻考遗则于断墨残楮,遂与仲温并驱。” |
jīn duàn lín jué金断觿决 | 如同金属的刀斧砍物,骨制成的锥子解结。形容决断迅速。 | 清·钱谦益《复李叔则书》:“叔则不以此时金断觿决,示斗极于中流,而又奚待与?” |
ǒu duàn sī bù duàn藕断丝不断 | 比喻表面上关系已断,实际上仍有牵连。 | |
duàn chāng bǔ duǎn断长补短 | 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 《礼记 王制》:“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亿亩。” |
yuán yuán bù duàn源源不断 |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
yīng míng guǒ duàn英明果断 | 思想出色明智,做事果敢。 | |
yōu róu wú duàn优柔无断 | 优柔:迟疑不决;断:决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第十卷:“又云‘杳杳烟波隔千里,白频香散东风起,日落汀洲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 |
duàn gěng fēi péng断梗飞蓬 | 见“断梗飘蓬”。 | 宋·陆游《拆号前一日作》诗:“飘零随处是生涯,断梗飞蓬但可嗟。” |
dāng jī lì duàn当机立断 | 面临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当:面临;断:决断。 |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
lín jī lì duàn临机立断 | 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 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访得淮扬海防兵备副使刘景韶英敏多谋,临机立断,运筹足以破鬼夷之算,贾勇足以汗懦将之颜。” |
hào móu shàn duàn好谋善断 | 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
duàn zhǐ yú mò断纸馀墨 | 零星或残存的墨迹。 | 《宣和书·詹鸾》:“彩鸾以书《唐韵》名于时,至今断纸馀墨,人传宝之。” |
tóng xīn duàn jīn同心断金 |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后以“同心断金”形容心齐力量大。 |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rén róu guǎ duàn仁柔寡断 | 谓柔弱而缺乏主见。 |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其孱弱少用如此,是则仁柔寡断之主,汉献、唐昭之俦耳!” |
duàn tóu jiāng jūn断头将军 | 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
yǔ duàn yún xiāo雨断云销 | 比喻男女恩情断绝。 | 宋·石孝友《醉落魄》词:“归期莫负青笺约。雨断云销,总是初情薄。” |
yǐ yì duàn ēn以义断恩 | 用大义割断私恩。谓秉公行事,不徇私情。 | 《晋书·刘毅传》:“凡所以立品设状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虚饰名誉,相为好丑。虽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门外之事,以义断恩。” |
duàn gěng liú píng断梗流萍 | 梗:植物的枝茎;萍:浮萍。像枯折的枝茎,漂流的浮萍一样。比喻生活飘泊不定。 | 宋·秦观《别贾耘老》诗:“人生百龄同臂伸,断梗流萍暂相亲。” |
chōu dāo duàn shuǐ抽刀断水 | 抽刀:拔出刀来。水:流水。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比喻无济于事,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 |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duàn gěng piāo píng断梗飘萍 | 见“断梗浮萍”。 | 明·梅鼎祚《玉合记·祝发》:“想归海楼船未有期,梦与飘风会,似断梗飘萍谁可系。” |
gé pí duàn huò隔皮断货 | 谓隔着封皮,判断货物的好坏。比喻凭外部现象推测内部底细。 | 《歧路灯》第八回:“不是为他中了举,便说深远。只是那光景儿,我就估出来六七分。兄弟隔皮断货,是最有眼色的。” |
jié duàn zhòng liú截断众流 | 喻识见玄远,超情越识。 | 《五灯会元·云门偃禅师法嗣·德山缘密禅师》:“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朱子语类》卷七六:“如复其天地之心神者,妙万物而为言,此截断众流句。” |
mù duàn fēi hóng目断飞鸿 | 断:断绝;鸿:鸿雁。目送大雁飞去,直到看不见。形容离别的悲凄之情。 |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慰夏孤》:“此情未语泪先溶,自今别去,目断飞鸿。” |
lián mián bù duàn连绵不断 |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
duàn rán cuò shī断然措施 | 断然:果断坚决。坚决果断的解决方法。 | 罗广斌《红岩》第17章:“必要时,将采取断然措施,严厉处置害群之马!” |
yǎn chuān cháng duàn眼穿肠断 | 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肠欲盼断。形容盼望、相思之极。 | 宋·柳永《安公子》词:“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 |
wǔ duàn xiāng qū武断乡曲 | 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 | 《史记 平准书》:“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
duàn guǎn cán shěn断管残沈 | 残缺不全的字画。管,笔;沈,墨汁。 | 明 焦竑《李氏〈焚书〉序》:“宋元丰间,禁长公之笔墨,家藏墨妙,抄割殆尽,见者若祟。不逾时而征求鼎沸,断管残沈,等于吉光片羽。” |
yī bǐ gōu duàn一笔勾断 | 同“一笔勾消”。 | 宋·陈亮《与吴益恭书》:“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 |
duàn dòu jué fù断脰决腹 | 脰:颈;决:破。杀掉头,剖开腹。形容惨烈的死难。 | 《战国策·楚策一》:“有断脰决腹,壹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
lín jī zhé duàn临机辄断 | 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 《新唐书·杜如晦传》:“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 |
yōu yóu bù duàn优游不断 | 指处世迟疑,没有决断。 | 《汉书 元帝纪赞》:“牵制文义,优游不断。” |
duàn yǔ cán yún断雨残云 | 比喻男女恩爱中绝,欢情未能持续。 | 清·洪昇《长生殿·献发》:“想春游春,从晓和昏,岂知有断雨残云。” |
duàn wú cǐ lǐ断无此理 | 断:绝对,一定。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一个少年妇女,独自在外,又无同伴,靠卖诗文过日子,恐怕世上断无此理。” |
yán yǔ dào duàn言语道断 |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 《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
shì tiān duàn fā誓天断发 | 断发向天起誓。 |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哀也。” |
mèng duàn hún láo梦断魂劳 | 睡梦中也在思想着,弄得神魂不宁。亦作“梦断魂消”。 | 元·王元和《小桃红·题情》:“又不敢对着人明明道,只落的梦断魂劳。” |
yí biān duàn jiǎn遗编断简 | 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 | 宋·吕大临《〈考古图〉后记》:“虽遗编断简,仅存二三,然世移俗革,人亡书残,不复想见先王之绪余。” |
zhāng jué jù duàn章决句断 | 文章正确句子明了,不含糊其辞。 | 战国·宋·屈原《楚辞·天问叙》:“今则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以相发明,为了符验,章决句断,事事可晓,俾后学者永无疑焉。” |
duàn xiù fēn táo断袖分桃 | 断:截断;分:分出。借指男宠。 | 东汉·班固《汉书·董贤传》:“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难》:“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
duàn zhǐ yú mò断纸余墨 | 断:破裂;余:残存;墨:墨迹。指残存的诗文墨迹。 | 《宣和书谱·行书·蔡京》:“至于断纸余墨,人争宝之。” |
duàn wěi xióng jī断尾雄鸡 | 断尾:断去尾巴。雄鸡因怕做祭祀的贡品而自残其身。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或装傻。 | 宋·苏轼《僧爽白鸡》:“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 |
duàn rán chǔ zhì断然处置 | 断然:果断坚决;处置:处理。坚决果断的解决方法。 | 罗广斌《红岩》第八章:“大敌当前,只能断然处置。” |
tuí yuán duàn bì颓垣断壁 | 残垣断壁 | 茅盾《归途杂拾》:“月光照着那些颓垣断壁,除了脚下格格的瓦砾碎响,更没有别的声音。” |
duàn jiān líng bì断缣零璧 | 比喻片段而珍贵的文字。 | 叶景葵《〈忘山庐日记〉序》:“辛亥以后,会面甚稀,今得于断缣零璧中温其绪论,斯诚光绪以来读书明理之君子矣。” |
héng yáng yàn duàn衡阳雁断 | 衡山南峰有回雁峰,相传雁来去以此为界。比喻音信不通。 | 明 高明《琵琶记 官邸忧思》:“湘浦鱼沉,衡阳雁断,音书要寄无方便。” |
cán biān duàn jiǎn残编断简 |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 宋 欧阳修《论删去正义中讥纬札子》:“残编断简,出于屋壁。” |
yōu róu shī duàn优柔失断 | 优柔:迟疑不决;断:决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 《旧唐书·高祖纪论》:“然而优柔失断,浸润得行。” |
xióng jī duàn wěi雄鸡断尾 | 断尾:断去尾巴。本指雄鸡因怕做祭祀的牺牲而自残其身。后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 |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 |
duàn zhāng qǔ yì断章取意 | 见“断章取义”。 | 唐·张鷟《游仙窟》:“断章取意,唯须得情,若不惬当,罪有科罚。” |
duàn guǎn cán shěn断管残渖 | 残缺不全的字画。管,笔;渖,墨汁。 | |
yōu róu guǎ duàn优柔寡断 | 优柔:迟疑不决;寡:少;断:决断。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决断。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
hào móu wú duàn好谋无断 | 好:喜爱,喜好;谋:计谋,谋划。爱用计谋,但缺少决断。形容人空有心计而没有胆略。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
niān duàn zī xū拈断髭须 | 髭:嘴上边的胡子。频频搓转胡子,以致搓断了几根。形容写诗时反复推敲的情态。 | 曾朴《孽海花》第35回:“因为这种拈断髭须的音调,在这个书斋里,不容易听到的。” |
jiǔ huí cháng duàn九回肠断 | 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
duàn bì cán zhāng断璧残璋 | 璧:圆形扁平中间有孔的玉器;璋:像半个圭的玉器。残缺不全的璋璧。比喻虽然残缺仍然是很珍贵的东西。 | 宋·孙觌《李茂嘉寄茶》:“蛮珍分到谪仙家,断璧残璋裹绛纱。” |
wén shēn duàn fā文身断发 | 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 |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长子太伯、虞仲知古人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
duàn guī quē bì断珪缺璧 | 见“断圭碎璧”。 | 清·叶廷琯《吹网录·二础云麾碑》:“余近得拓本,字虽漫漶,其存者尚有神采。断珪缺璧,弥见珍奇。” |
mù duàn hún xiāo目断魂销 | 目断:竭尽目力所见。指竭尽目力也看不见,因而内心十分悲痛。形容因离别而十分伤心。亦作“目断魂消”。 | 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臣自离京国,目断魂销,每至五更朝谒之时,臣实制泪不得。” |
wú cháng kě duàn无肠可断 | 比喻悲痛之极。 | 宋·石孝祥《愁倚阑》词:“衰草低衬斜阳。斜阳外,水冷云黄。借使有肠也须断,况无肠。” |
dù duàn fáng móu杜断房谋 | 《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后因以谓多谋善断曰“杜断房谋”。 | 《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於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 |
yì duàn ēn jué义断恩绝 | 义:情谊。恩:恩情。情义、恩情一概断绝。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
duàn gěng fú píng断梗浮萍 | 比喻漂泊不定。 | 宋·秦观《别贾耘老》诗:“人生百龄同臂伸,断梗浮萍暂相亲。” |
duàn jué rú liú断决如流 | 如流:像流水一样多而迅速。决断事务多而快。 | 《周书·李彦传》:“彦在尚书十有五载,属军国草创,庶务殷繁,留心省阅,未尝懈怠,断决如流,略无疑滞。” |
wǔ duàn zhuān héng武断专横 | 武断:只凭主观想象作判断。专横:专制强横。形容凭借权势独断专行,蛮横跋扈。 | |
kū péng duàn cǎo枯蓬断草 | 干枯、断折的蓬草。因易随风飘散,故亦以喻不由自主,行踪难定。 | 《中国民间故事选·六弟兄》:“姑娘离家以后,像是枯蓬断草一样,到处漂流。” |
jué yù duàn xíng决狱断刑 | 决:判决;狱:讼事;断:决断,判断。审理诉讼,判定刑罚。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躬传》:“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以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 |
duàn hè xù fú断鹤续凫 | 截短仙鹤的长腿;接长野鸭的短腿。比喻做事生搬硬套;违反规律。续:接续。凫:野鸭子。 | 庄周《庄子 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
duàn biān cán jiǎn断编残简 | 编:穿简的细长皮条;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文章。 | 宋·黄庭坚《读书呈几复》:“身入群经作蠹鱼,断编残简伴闲居。” |
mián mián bù duàn绵绵不断 | 绵绵:延续不绝的样子。接连不断,一直延续下去。亦作“绵绵不息”、“绵绵不绝”、“绵延不绝”。 | 魏巍《地球的红飘带》:“天色灰蒙蒙的,弥漫的云雾遮盖着山峦,那种无尽无休的贵州式的细雨绵绵不断。” |
cán piān duàn jiǎn残篇断简 | 残缺不全的书籍。北周·庚信《谢滕王集序启》:“某本乏财用,无多作述……至如残编落简,并入尘埃;赤轴青箱,多从灰烬。 | 北周·庚信《谢滕王集序启》:“某本乏财用,无多作述……至如残编落简,并入尘埃;赤轴青箱,多从灰烬。” |
xiāng huǒ bù duàn香火不断 | 香火:香烛,香和灯火。信神者或祭祀者点燃供奉的香烛不会断绝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总之,无论怎样,我一定还你个香火不断的对方就是了。” |
duàn xiàn fēng zhēng断线风筝 | 比喻一去不返的人或事物。 | 清 骆绮兰《春闺》诗:“何处风筝吹断线,飘来落在杏花枝。” |
duàn jǐng tuí yuán断井颓垣 | 断裂的井栏;塌毁的院墙。形容田宅毁弃的破败荒凉景象。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
duàn guī suì bì断圭碎璧 | 亦作“断珪缺璧”。喻指片段而珍贵的文字。 |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仪礼》:“虽寂寥片言,断圭碎璧,犹可宝也。” |
dú xíng dú duàn独行独断 | 同“独断独行”。 | 郭希仁《从戎纪略》:“彦彪令各营于肩章均添‘四标’字样,官长进谒皆称邱大帅,俨然以兵马都督自居,调遣布置,独行独断。” |
yīn róng qī duàn音容凄断 | 声音凄凉、容貌愁苦到了极点。 | 唐·戴君孚《广异记·阎陟》:“后一日,梦女来别,音容凄断,曰:‘已是前长史女,死殡在城东南角。’” |
duàn zǐ jué sūn断子绝孙 | 指没有子孙后代。多用作诅咒语。 | 元 柯丹邱《荆钗记 执柯》:“你再不娶亲,我只愁你断子绝孙谁拜坟。” |
wàng duàn bái yún望断白云 | 形容想念父母。 | 《新唐书·狄仁杰传》:“亲在河阳,仁杰在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
bǎi zú zhī chóng,duàn ér bù jué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 唐 马总《意林》卷一:“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
yú chén hóng duàn鱼沉鸿断 | 同“鱼沉雁杳”。 | 明·王玉峰《焚香记·饯别》:“又恐鱼沉鸿断,阻隔云山,衔悲饮泪有万千。” |
duàn fà wén shēn断发文身 |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 左丘明《左传 哀公七年》:“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 |
duàn yàn gū hóng断雁孤鸿 | 鸿:鸿雁。离了群的孤独大雁。比喻孤身独处,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 明·张凤翼《红拂记·杨公完偶》:“徐生,你一向断雁孤鸿,可曾寻偶否?” |
zhǔ guān yì duàn主观臆断 | 臆断:凭臆想进行判断。不依旧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对事物做出判断。 | |
mù duàn lín hóng目断鳞鸿 |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 明·张景《飞丸记·誓盟牛女》:“小姐,看你背里沈吟,想是心中明白,何不口传信息,免他目断鳞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