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wàn liú jǐng yǎng万流景仰 | 为各方面的人所敬仰。 | |
tóu pò xuè liú头破血流 | 打破了头;血流出来了。形容受到严重打击或惨遭失败时的狼狈相。 | 唐 吕道生《定命录 桓臣范》:“其如果偷两千而去,至徐州界,其婢与夫相打头破血流。” |
fēng liú qiān gǔ风流千古 | 指风雅之事久远流传。 | 宋 李流谦《青玉案》词:“风流千古,一时人物,好记尊前语。” |
liú lí suǒ wěi流离琐尾 | 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 《诗经 邶风 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
yìng duì rú liú应对如流 | 对答象流水一样。形容答话很快,很流利。 | 《晋书 张华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 |
yán liú sù yuán沿流溯源 | 沿:顺着。循着水流寻找源头。比喻深究事物的本末。 | 《清史稿·骆嘉淦传》:“然则沿流溯源,约言蔽义,惟望我皇上时时事事常守此不敢自是之心,而天德王道举不外乎此矣。” |
liú tāng dī shuǐ流汤滴水 | 比喻罗罗嗦嗦,不干脆,不痛快。 | |
zhōng liú dǐ zhù中流砥柱 | 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 |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
gān jū xià liú甘居下流 | 甘:情愿,乐意;居:处于;下流:下游,比喻落后。甘心落到别人后面。 | 李劼人《暴风雨前》第二部分:“听说快要升哨官了,儿子又在进学堂,如何能不要面子,甘居下流呢?” |
èr liú zǐ二流子 | 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五章:“他父亲后来成了前后村庄有名的二流子。” |
liú xuè piāo lǔ流血漂卤 | 卤:通“橹”,大盾牌。血流得能将橹浮起来。形容死伤极多。亦作“流血漂忤”。 | 西汉·刘向《战国策·中山策》:“此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 |
rì yuè rú liú日月如流 | 时光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4回:“今留齐七载,偷安惰志,日月如流,吾等十日不能一见,安能成其大事哉?” |
xuè liú piāo lǔ血流漂卤 | 卤:通“橹”,大盾。血流成河能把大盾漂浮起来。形容杀人很多。 | 西汉·贾谊《过秦论》:“伏尸百万,流血漂卤。” |
liú xīng chè diàn流星掣电 | 见“流星飞电”。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0回:“手起处真似流星掣电,石子来吓得鬼哭神惊。” |
liú nián sì shuǐ流年似水 | 流年:光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
sù liú cóng yuán溯流从源 | 溯:逆流而上。顺水流上溯河源。比喻寻根究底。 | 清·周亮工《唐仲言传》:“其所掇拾古文,以为笺注者,自习见以及秘异,溯流从源,搜罗略尽。” |
liú fāng wàn gǔ流芳万古 | 流:流传;芳:花草的香味,比喻好的名声。指美名永远流传下去。 | 《大齐乡老举李义隽侪罗之碑》:“流芳万古,迹绝当今。” |
tóng yuán yì liú同源异流 | 谓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 | 明·何景明《寄粹夫》诗之一:“君就河内栖,予从关西役;同源异流止,抚事乘心迹。” |
mù niú liú mǎ木牛流马 | 木制的牛马形体、可行走的运输器具。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
xíng liú sǎn xǐ行流散徙 | 徙:迁徙。像云行水流似的分散迁徙。指万物随自然规律而变化。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
xì shuǐ cháng liú细水长流 |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 清 翟灏《通俗编 地理》引《遗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
jué duàn rú liú决断如流 | 决策判断就像江河下泻。形容处理问题果断敏捷。 | 《周书 斐汉传》:“汉善尺牍,尤便簿领,理识明赡,决断如流。” |
dōng liú xī shàng东流西上 | 水向东流,人往西走。比喻人们对故乡的思恋。 | |
jiàn zhēng rú liú谏争如流 | 谏争:争同“诤”,直言相劝。劝谏的话如同流水一样,滔滔不绝。 |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二折:“从父令是何由,从君令是何由,冒斧当戈,谏争如流。” |
gǎn cháo liú赶潮流 | 追上潮流的特性或性格;迎合当时最流行的风尚。 | |
fù zhī liú shuǐ付之流水 | 付:交给;之:它。扔在流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别人总未解得他四个人的言语,因此付之流水。” |
fēng liú rén wù风流人物 | 风流:指英俊的;杰出的。通常指对一个时代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旧指好色或轻浮放荡的人。 | 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liú luò bù ǒu流落不偶 | 流落:留居他乡,穷困潦倒;偶:遇。指潦倒失意,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 宋·陆游《陈长翁文集序》:“得志者司诏令,重金石;流落不偶者,娱忧纾愤,发为诗骚。” |
liú shuǐ bù fǔ,hù shū bù dù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户枢:门转轴;蠹:虫蛀。流动的水不会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外物的侵蚀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
wén bǐ liú chàng文笔流畅 | 文字通顺,读起来不费力。 | |
fēng chū quán liú蜂出泉流 | 像群蜂倾巢,如泉水涌流。形容一时并作。 | 清 龚自珍《古史勾沉论二》:“孔子殁,七十子不见用,衰世著书之徒,蜂出泉流。” |
liú lǐ liú qì流里流气 | 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一些农村姑娘羞羞答答在照相摊前造作地摆好姿势,等待城里来的流里流气的摄影师按快门。” |
liú fēng yí jì流风遗迹 | 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陈迹。亦作“流风遗躅”。 | 宋·苏轼《黄州快哉亭记》:“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
fēng fā yùn liú锋发韵流 | 指文章笔锋犀利,情韵欲流。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 |
fēng liú làng zǐ风流浪子 | 风流成性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的放荡不羁的人。指不务正业过着放荡生活的人。 | 明·无名氏《包青天奇案》第七卷:“姓汪名琦,生得清秀,是个风流浪子。” |
shī jiǔ fēng liú诗酒风流 | 作诗饮酒。古人以此为风流韵事,故称。 | 金·元好问《鹧鸪天》词:“身外虚名一羽轻,封侯何必胜躬耕。田园活计浑闲在,诗酒风流属老成。” |
bō liú máo mí波流茅靡 | 随波逐流,随风而倒。比喻胸无定见,趋势而行。 | 《明史 赵炳然传》:“世宗朝,璁、萼、言、嵩相继用事,六卿之长不得其职。大都波流茅靡,淟涊取容。” |
xuè liú chéng chuān血流成川 |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1回:“打进番营来,如入无人之境,打得尸如山积,血流成川。” |
sì shuǐ liú nián似水流年 | 流年:光阴。光阴像川流不息的江水;一去不复返。比喻光阴过得很快。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
suí bō zhú liú随波逐流 | 随:跟着;逐:追赶;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是随着别人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
liú lián wàng fǎn流连忘反 | 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5回:“人君之宴乐有常,未闻流连忘反。” |
liú shuǐ táo huā流水桃花 | 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 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fēi liú duǎn cháng飞流短长 | 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 唐 沉亚之《送韩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谀言顺容积微之谗,以基所毁,四邻之地,更效递笑,飞流短长,天下闻矣。” |
nà jiàn rú liú纳谏如流 | 虚心听取谏议。 |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为我王纳谏如流,因此上丞相奏准。” |
fù yǔ dōng liú付与东流 | 付:交给;东流:向东的河流。扔在东流的江河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 唐·高适《封丘县》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
xún liú zhú mò寻流逐末 | 犹舍本求末。 | 宋·朱熹《答吕伯恭书》:“因悟向来涵养功夫全少,而讲话又多强探,必取寻流逐末之弊,推类以求,众病非一,而其源皆在此。” |
qī chuàng liú tì凄怆流涕 | 凄怆:伤感悲痛。悲伤得流泪。 | 《孔丛子·儒服》:“未知后会何期,凄怆流涕。” |
yìng dá rú liú应答如流 | 对答像流水一样。形容答语敏捷流利。 | 《晋书 张华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 |
dōng bō xī liú东播西流 | 谓流落四方。 | 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扬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
fú cuì liú dān浮翠流丹 | 翠:青绿色。丹:朱红色。青绿、朱红的颜色在流动和浮现。形容色彩鲜明艳丽。 | 宋·陆游《安隐寺修钟楼疏》:“浮翠流丹,倘复还于巨丽;撞昏击晓,实大警于沉冥。” |
pò làn liú diū破烂流丢 | 破烂不堪的样子。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当驾官即开了,捧出丹盘来看,果然是件破烂流丢一口钟。” |
sù liú qiú yuán溯流求源 | 同“溯流穷源”。 | 《元史·隐逸传·杜瑛》:“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 |
yuán qīng liú jìng源清流净 | 源:水的源头。水的源头清,下流的水也就清。指修身治国要从根本出发。 | 明·无名氏《怒斩关平》第一折:“你是花根本绝,源清流净,端的不虚名。” |
liú fēng yí zhú流风遗躅 | 流风:遗风。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和陈迹。 | 金·蔡松年《雨中花》词序:“方今天壤间,盖第一胜绝之境,有意十筑于斯,雅咏玄虚,不谈世事,起其流风遗躅。” |
liú xíng kǎn zhǐ流行坎止 | 流:水顺势流;坎:低陷不平。顺流而行,遇险即止。比喻顺利时出仁,遇挫时退隐。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乘流则逝,得坎则止;纵躯委命,不私与已。” |
kuài bù liú xīng快步流星 | 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 单田芳《燕王扫北》第32回:“又等了一会儿,李七骑马回来了。只见他在府门外翻身下马,手提马鞭,快步流星进了里屋。” |
wú chǐ xià liú无耻下流 | 无耻:不知耻辱;下流:引起性欲或绘声绘色地描述色情。指不知羞耻,低级下流 | |
mǎ rú liú shuǐ马如流水 | 形容人马熙攘。 | 元·揭傒斯《居庸行》:“关门两向当天开,马如流水车如雷。” |
bǎi shì liú fāng百世流芳 | 美名永传于后世。 | 明 徐霖《绣襦记 逼娃逢迎》:“贱人不思忖,良家且淫奔。你既落烟花寨,休思百世流芳也。” |
sòng yǎn liú méi送眼流眉 | 犹言眉来眼去。谓男女以眉目传情。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济南蒋稼,其妻毛氏,不育而妒。嫂每劝谏,不听,曰:‘宁绝嗣,不令送眼流眉者忿气人也!’” |
chī zhàng tú liú笞杖徒流 | 笞:鞭打;杖:棒打;徒:徒刑;流:流放。指古代的四种刑罚。 | 元·乔孟符《金钱记》第三折:“本是些风花雪月,都做了笞杖徒流。” |
hóng jiǎng fēng liú弘奖风流 | 弘:大。风流:指才华出众之人。对才华出众之人大加奖赏;或大量任用人才,以鼓励其它人奋发上进。亦作“宏奖风流”。 | |
xuè liú chéng qú血流成渠 | 鲜血流成了河。形容死伤的人极多。 | 清 陈忱《水浒后传》:“刘猊丢甲丢盔而走,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又折了二千多兵,退到万庆寺喘急方定。” |
yín xué liú shuō淫学流说 | 淫:浮华;流说:指不合正道的邪说。浮华的学问,不合正道的邪说。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淫学流说。” |
tǔ rǎng xì liú土壤细流 | 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yuán qīng liú jié源清流洁 |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 先秦 荀况《荀子 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
yù gōu liú yè御沟流叶 | 御沟:皇城外的护城河。皇城外的护城河水中漂流的红叶。指皇宫中盼望外嫁的宫女。 | 元·无名氏《四喜记·琼英闺闷》:“黄花初绽,碧梧渐凋,御沟流叶空来到,最难熬。” |
liú fēng yú yùn流风余韵 | 前人流传下来的风度、情操。 | 清 方宗诚《<古文简要>序》:“高人逸士之流风余韵,可以廉顽而立懦者。” |
qīng zhuó tóng liú清浊同流 | 清水和浊水一渠同流。形容美丑、善恶混杂,好坏不分。 | 《晋书·刘毅传》:“今之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废褒贬之义,任爱憎之断,清浊同流,以植其私。” |
niào liú pì gǔn尿流屁滚 | 形容惊慌狼狈之态。 |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你要问俺名姓,若说出来,直唬得你尿流屁滚。” |
jiā bèi hàn liú浃背汗流 | 同“汗流浃背”,形容十分惭愧或惶恐。 | 郭沫若《文艺论集 论诗三札》:“当其方成的时候,总觉得满腔高兴,及到过了两日,自家反复读读看时,又不禁浃背汗流了。” |
hàn liú jiā tǐ汗流浃体 | 汗流全身。形容极度惊惧。 | 宋·张师正《括异志·张龙图》:“张焘误食厌物,谢既再拜而悟,汗流浃体。” |
liú shuǐ cháo zōng流水朝宗 | 朝宗:原指古代诸侯天子,借指百川入海。比喻人心所向。 | 《诗·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
wù jū xià liú恶居下流 | 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 | 《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
fēi duǎn liú cháng飞短流长 | 指散布流言;拨弄是非;制造错误舆论。飞:飞传;流:散布。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封三娘》:“妾来当须秘密。造言生事者,飞短流长,所不堪受。” |
shuò yù liú jīn烁玉流金 | 见“烁石流金”。 | 宋·苏轼《石炭》诗:“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
fēng liú yùn jiè风流缊藉 | 风流:风度,标格。形容人风雅潇洒,才华横溢。也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 宋·王灼《碧鸡漫志》第二卷:“晏元献公、欧阳文忠公,风流缊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
shuò shí liú jīn烁石流金 | 谓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烁,通“铄”。 | 唐·康骈《剧谈录·狄惟谦请雨》:“是时炎旱累月,烁石流金,晴空万里。” |
jié duàn zhòng liú截断众流 | 喻识见玄远,超情越识。 | 《五灯会元·云门偃禅师法嗣·德山缘密禅师》:“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朱子语类》卷七六:“如复其天地之心神者,妙万物而为言,此截断众流句。” |
lín jí yǎng liú鳞集仰流 | 如鱼群迎向上流。喻人心归向。 | |
wàn gǔ liú fāng万古流芳 | 好名声永远流传。万古:千秋万代;流:流传;芳:香;比喻好名声。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
suǒ wěi liú lí琐尾流离 | 琐尾:细小时美好;流离:枭的别名。枭细小时怪可爱,长大后却非常丑恶。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 《诗经·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
xuàn rán liú tì泫然流涕 | 泫然:伤心流泪的样子;涕:泪水。伤心地流泪。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酆都御史》:“念母老子幼,泫然流涕。” |
liú fēng yí zé流风遗泽 | 流风:遗风;泽:恩泽。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和德泽。 | 宋·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太祖经始大基,流风遗泽,所被者远,五圣遵业至今,百有二十余年。” |
luò huā yǒu yì,liú shuǐ wú qíng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 比喻这一方面有情,那一方面无意(多指男女恋爱)。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五十 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
liú xuè fú shī流血浮尸 | 浮:漂浮。流的血将尸体都漂了起来。形容死伤很多。 | 《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吴师涉江,流血浮尸者不可胜数。” |
xuān huà chéng liú宣化承流 | 宣布恩德,承受风教。指官员奉君命教化百姓。 | 语出《汉书 董仲舒传》:“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
hé chū fú liú河出伏流 | 语出《淮南子·地形训》“河出积石”汉高诱注:“河源出昆仑,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后用“河出伏流”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 | 语出《淮南子·坠形训》“河出积石”汉高诱注:“河源出昆仑,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 |
duàn jué rú liú断决如流 | 如流:像流水一样多而迅速。决断事务多而快。 | 《周书·李彦传》:“彦在尚书十有五载,属军国草创,庶务殷繁,留心省阅,未尝懈怠,断决如流,略无疑滞。” |
hàn liú qià yī汗流洽衣 | 汗出甚多,湿透衣服。形容极其惶恐羞愧。 | 明·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顷贤郎至,辱华翰奖借,烂然盈楮,不匡其所不及,而假其所不能。读之使人汗流洽衣也。” |
hé hǎi bù zé xì liú河海不择细流 | 比喻不论大小,一律收容。 | 《史记·李斯列传》:“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yuán guǎng liú cháng源广流长 | 源:源头;流:流程。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 唐·陆贽《晋王荆襄江西道兵马都元帅制》:“源广流长,庆深祚远。” |
xuè liú piāo chǔ血流漂杵 | 流的血多得能把舂米的木棰都漂浮起来。杵:旧时舂米的短木棰。 | 《尚书 武成》:“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
fēng liú shuǐ xìng风流水性 | 性情风流浮荡,如水一样随势而流。比喻妇女爱情不专一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0回:“这贵妃又是个风流水性,他也不必以貌取人,只是爱少年,喜壮士。” |
yǐn liú huái yuán饮流怀源 | 指喝水时应该想想水源。比喻不能忘本。 | 北周·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
liú fāng qiān gǔ流芳千古 | 指美名永远流传下去。 | 《天地会诗歌选 金台开山歌》:“争回疆土功劳大,流芳百世永无涯。” |
fēn fēng pǐ liú分风劈流 | 比喻说话干脆而有力量。 |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42回:“燕公真爽快,真是分风劈流的话,我们就算决定了。” |
jiǎn zhī jié liú剪枝竭流 | 剪:绞切;竭:干涸。剪断树枝,使支流干涸。比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魏书·高闾传》:“堰水先塞其源,伐木必拔其本,源不塞,本不拔,虽剪枝竭流,终不可绝矣。” |
liú shuǐ yóu lóng流水游龙 | 语本《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后因以“流水游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 | 语出《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 |
tīng qí zì liú听其自流 | 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 《淮南子 修务训》:“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