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shì shí耳听是虚,眼见是实 | 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 京剧《串龙珠》第十场:“有道是耳听是虚,眼见是实。千岁莫要屈赖好人。” |
gè zhí suǒ jiàn各执所见 | 执:坚持。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 宋·钱易《南部新书》:“凡中书有军国政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 |
yī kǒng zhī jiàn一孔之见 | 孔:小窟窿。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 汉 桓宽《盐铁论 相刺》:“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 |
chǒu xí fù miǎn bù dé jiàn gōng gū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 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 清·张岱《与祁世培》:“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缅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区别之也。” |
bō yún jiàn rì拨云见日 |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见了爷爷,就是拨云见日,昏镜重磨。” |
jiàn dàn qiú háo见弹求鸮 | 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 庄周《庄子 齐物论》:“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
jiàn guàn bù jīng见惯不惊 | 经常看到,习以为常。 | 宋·邵雍《首尾吟135首》:“见惯不惊新物盛,话长难说故人稀。” |
kāi chéng xiāng jiàn开诚相见 |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对人坦白直率;真诚相见。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
tú qióng bǐ xiàn图穷匕见 |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
bā zì méi jiàn yī piě八字没见一撇 | 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人事》第三卷:“《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
è hǔ jiàn yáng饿虎见羊 | 饥饿的老虎见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一见了,犹如饿虎见羊,不勾大嚼,顷刻吃个干净。” |
dān jiàn qiǎn wén单见浅闻 | 见识短浅。 |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四:“其末年所以为天下后世虑者,未易为单见浅闻者道也。” |
qiǎn jiàn bó shí浅见薄识 | 浅见:肤浅的见解。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二回:“此诗浅见薄识,乃荒唐之说,不知此乃坐井观天,浅见薄识之辈。” |
míng chá qiū háo zhī mò,ér bù jiàn yú xīn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 《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yī jiàn zhōng qíng一见钟情 | 钟:集中;专注。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很深的感情。 | 清 墨浪子《西湖佳话》:“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 |
yī zhēn jiàn xiě一针见血 | 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一针即瘥。” |
jiàn qián yǎn hóng见钱眼红 | 见“见钱眼开”。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8回:“其中最易辨的,就只那双贼眼,因他见钱眼红,所以易辨。” |
bái rì jiàn guǐ白日见鬼 |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六卷:“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勋、封、考,笔头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
jiàn fēng shì yǔ见风是雨 | 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
chǒu xí fù zǒng de jiàn gōng pó丑媳妇总得见公婆 | 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十六回:“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 |
gāo míng yuǎn jiàn高明远见 | 高明:精明高妙。指见识精明高远。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大王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 |
jiàn guài bù guài,qí guài zì jué见怪不怪,其怪自绝 | 怪:奇异的;绝:绝迹,了却。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 | 谢觉哉《作风漫谈》:“既是毫无根据,那见怪不怪,其怪自绝,又何必大惊小怪呢。” |
xīng shī jiàn zuì兴师见罪 | 兴师:起兵。发动军队,声讨罪过。形容群起而严厉斥责对方的过失。 | 明·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今有沛公无礼,他先入关中,封秦府库,改秦苛法,某欲兴师见罪。” |
jiàn hǎo jiù shōu见好就收 | 趁着形势大好时就收兵。 | 余华《活着》:“赌场无赢家,我是见好就收,免得日后也落到你这种地步。” |
jiàn jīng shí jīng见精识精 | 同“见经识经”。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1回:“却被院中婆娘见精识精,看破了八九分。” |
yī jiàn zhōng qíng一见锺情 | ①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即产生爱情。②借指对人或事物一看见就发生了很深的感情。 | |
ěr wén bù rú yǎn jiàn耳闻不如眼见 |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 《旧唐书 辛替否传》:“臣尝以为古之用度不时,爵赏不当,破家亡国者,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眼见。” |
jiàn shì fēng shēng见事风生 | 谓遇事雷厉风行。 | 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
duǎn jiàn bó shí短见薄识 | 指见识短浅。 | 元 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庞涓久后得地呵!此人是个短见薄识、绝恩绝义的人。” |
jiàn fēng shǐ chuán见风使船 | 同“见风使舵”。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一回:“这贺推仁更有一件本事,是专会见风驶船,看眼色行事。” |
jiàn shí zhī jǐ见时知几 | 谓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 | |
hèn xiāng jiàn wǎn恨相见晚 | 见“恨相知晚”。 | 宋·文天祥《与山人黎端吉序》:“与痴儿说梦,终日闷闷,使人欲索枕僵卧。明者了了,不逾顷刻能解人数百年中事,恨相见晚矣。” |
qíng jiàn yú sè情见于色 | 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生甚怒之,情见于色。” |
dú chū jǐ jiàn独出己见 | 见:见解、主张。与别人不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 清·无名氏《续小五义》第一回:“且说黑妖狐智化与小诸葛沈仲元二人暗地商议,独出己见,要去王府盗取盟单。” |
céng jiàn dié chū层见叠出 | 层:重复;迭:一次又一次。接连不断出现。比喻事物很多。 | 《文献通考 经籍五二》:“于是缘业之说,因果之说,六根、六尘、四大、十二缘生之说,层见叠出,宏远微妙。” |
jiàn guài fēi guài见怪非怪 | 见“见怪不怪”。 | 明·无名氏《白兔记·牧牛》:“见怪非怪,其怪自害。” |
suǒ jiàn suǒ wén所见所闻 | 看到的和听到的。 | 宋·王安石《慈溪县学记》:“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 |
jiàn gēng jiàn qiáng见羹见墙 | 相传尧去世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之幻影于墙,食则见尧之幻影于羹。见《后汉书·李固传》。后用以谓对圣贤的思慕。 | 相传尧去世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之幻影于墙,食则见尧之幻影于羹。见《后汉书·李固传》。 |
bái tiān jiàn guǐ白天见鬼 | 比喻虚妄荒诞,不可能出现的事。同“白日见鬼”。 | 老舍《四世同堂》二九:“他太注意老二的无聊了,而始终以为老二的不敢到学校去是白天见鬼。” |
jiàn qì yǔ rén见弃于人 | 见:被。弃:遗弃,抛弃。被别人抛弃。 | 萧逸《龙吟曲》第九章:“尤其是一个自尊心重的人,见弃于人,那种伤感是非常沉重的!” |
huàn nàn jiàn zhī jǐ患难见知己 | 只有经过共同的患难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 | 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他们说,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 |
ná zéi jiàn zāng拿贼见赃 | 捉贼要查到赃物做凭证。 | 明 无名氏《认金梳》第三折:“拿贼见赃,杀人验伤,我有何罪也?”明 汤显祖《牡丹亭》第五十三出:“谁是贼?老大人拿贼见赃,不曾捉奸见床来!” |
tuī chéng xiāng jiàn推诚相见 | 指以真心对待人。推:展示;诚:诚实的心意。 | 《北齐书 慕容绍宗传》:“我与晋州推诚相待,何忽辄相猜阻,横生此言。” |
zhēn zhī zhuó jiàn真知卓见 | 见“真知灼见”。 | 郭沫若《盲肠炎·向自由王国飞跃》:“我的旧信稿,不敢说是甚么真知卓见,不过在此提供出来,聊以供朋友们的讨论罢了。” |
jiàn cái qǐ yì见财起意 | 见了财物;顿生歹意。 | 元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又见了十五贯钱,一时见财起意,杀死丈夫,劫了钱。” |
pù shū jiàn zhú曝书见竹 | 谓睹物思人。 | 清·浦起龙《<史通通释>序》:“网搜佣钞,敦复力最勤,未卒事病亡,每一展卷,不胜曝书见竹之感。” |
liè huǒ jiàn zhēn jīn烈火见真金 | 真金是不怕烈火烧的,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鉴别出是不是真金。比喻在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 | |
yǎn bù jiàn wéi jìng眼不见为净 | 指心里不以为然,但又没有办法,只好撇开不管。也在怀疑仪器不干净时,用作自我安慰的话。 | 茹志鹃《静静的产院》:“她想出去,离了这里,眼不见为净。” |
dòng jiàn dǐ yùn洞见底蕴 | 洞:深入,透彻;底蕴:事物的内容。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 | 宋·刘克庄《待制徐侍郎神道碑》:“拘摧检核,洞见底蕴,不胜钦叹。” |
qū wén zōu jiàn区闻陬见 | 见闻不广,学识浅陋。 |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朱笥河》:“后学小生,区闻陬见,不得而妄议已。” |
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luò lèi不见棺材不落泪 | 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
lǎn wén biàn jiàn览闻辩见 | 指见识多,能说会道。 | 汉 袁康《越绝书 外传纪策考》:“为人览闻辩见,目达耳通,诸事无所不知。” |
jiàn xiàn céng chū间见层出 | 先后一再出现。 | 唐 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鉥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掏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 |
jiàn jì yī máo见骥一毛 | 骥:千里马。只看见千里马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只了解事物的局部。 | 战国·鲁·尸佼《尸子》下卷:“见骥一毛,不知其状;见画一色,不知其美。” |
xiāng jiàn yǐ chéng相见以诚 | 以真心诚意相对待。 | 郭沫若《相见以诚》:“但今天是应该相见以诚的时候了。” |
jiàn yì sī qiān见异思迁 | 异:另外的;别的;迁:改变;变动。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 先秦 管仲《管子 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
kàn shēng jiàn zhǎng看生见长 | 亲眼看着某人的出生和长大。形容对某人非常熟悉。 | 元·王晔《桃花女》楔子:“他在我隔壁住,从小里看生见长的。” |
qíng jiàn zhōu jié情见埶竭 | 同“情见势屈”。 | |
shí wēi jiàn yuǎn识微见远 | 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远景。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1卷:“是时海禁初开,恭恪此奏可谓识微见远。” |
xiāng xíng jiàn chù相形见绌 | 形:比较;见:显示出;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 清 李绿园《歧路灯》:“见娄朴,同窗共砚,今日相形见绌。难说心中不鼓动么?” |
rú wéi qí shēng,rú jiàn qí rén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 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 唐 韩愈《独孤申叔哀辞》:“濯濯其英,晔晔其光,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
rǒng bù jiàn zhì冗不见治 | 冗:繁杂;治:治绩。事务繁杂,无所建树。 | 唐·韩愈《进学解》:“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
xǐ jiàn yú sè喜见于色 | 同“喜形于色”。 | 《北史·尔朱荣传》:“与葛荣众寡非敌。葛荣闻之,喜见于色。” |
gāo shí yuǎn jiàn高识远见 | 见“高见远识”。 | 宋·王楙《野客丛书·王珪母妻识见》:“其高识远见,甚非常人所能及者。” |
shén lóng jiàn shǒu bù jiàn wěi神龙见首不见尾 | 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 清 赵执信《谈龙录》:“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 |
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diào lèi不见棺材不掉泪 | 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 浩然《艳阳天》第52章:“这家伙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
gū xíng jǐ jiàn孤行己见 |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企图孤行己见,不尊重我们的意见,但是结果都不通。” |
mù bù rěn jiàn,ěr bù kān wén目不忍见,耳不堪闻 | 堪:可。不忍心看,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 清·叶燮《原诗·内篇》:“想其时,陈言为之祸,必有出于目不忍见,耳不堪闻者。” |
jiàn yì dāng wéi见义当为 | 见“见义必为”。 |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赵实见义当为,不行邪径,就加你为吉阳县令。” |
jiàn xiào dà fāng见笑大方 | 指让内行人笑话。 | 庄周《庄子 秋水》:“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yī wù bù chéng,liǎng wù xiàn zài一物不成,两物见在 | 见:通“现”。指一件买卖不成功,但双方钱物仍在,没有损失。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2回:“和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 |
xún duǎn jiàn寻短见 | 自杀的俗称。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人家并没有威逼他,是他自寻短见。” |
wú miàn mù jiàn jiāng dōng fù lǎo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 以之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 语本《史记 项羽本纪》:“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mò xiàn hū yǐn,mò xiǎn hū wēi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 见:通“现”;显:明显。看来是隐蔽的、最细微的,实际上是最明显、最具体的。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
dú dé zhī jiàn独得之见 | 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的见解。 | 明·归有光《送王子敬之任建宁序》:“近世一二君子,乃起而争自为说,创为独得之见。” |
zhuō jīn zhǒu xiàn捉襟肘见 | 见“捉衿见肘”。 | 《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zhēng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醒世恒言 蔡瑞虹忍辱报仇》:“相公所见极是明理;只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这几日何如好过!” |
xǐ jiàn lè wén喜见乐闻 | 闻:听。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 茅盾《夜读偶记》:“就其形式来说是群众性的(为人民大众所喜见乐闻的)。” |
yóu xiǎo jiàn dà由小见大 |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 李欣《老生常谈·编村史》:“作自我教育的‘村史’,这却是破天荒的创造。联想所及,由小见大。” |
shā rén xū jiàn xiě,jiù rén xū jiù chè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 杀人必须要看到流血,救人必须彻底。比喻做事要认真彻底。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
céng xiàn cuò chū层见错出 | 一件件交错出现.。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
pī yún jiàn rì披云见日 | 披:劈开。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拔诸九幽,登之上第,披云见日,立地登天。” |
zhuō jīn zhǒu jiàn捉衿肘见 | 见“捉衿见肘”。 | 《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
dòng jiàn fèi fǔ洞见肺腑 | 洞见:透彻地看见;肺腑:内心。清清楚楚地看见内心世界。形容诚恳坦白。 | 宋·陈亮《酌古论·李愬》:“愬复能待以厚礼,示以赤诚,言笑无间,洞见肺腑。” |
shì zhī bù jiàn,tīng zhī bù wén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
jiàn shǐ zhī zhōng见始知终 | 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能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
ér tóng zhī jiàn儿童之见 | 见:见解。比喻幼稚无知的见解。 | 宋 苏轼《答刘沔都曹书》:“而统谓之叙,此与儿童之见何异。” |
lǚ jiàn dié chū屡见叠出 | 叠:重叠。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9回:“偏中国是个章程国,形式上很觉严密,实际上绝少遵行,以致选举风潮,屡见叠出。” |
yī piān zhī jiàn一偏之见 | 偏于一面的见解。 | 《宋史·刘述传》:“安石任一偏之见,改立新议,以害天下大公。” |
yòu yú jiàn wén囿于见闻 | 拘泥于所见所闻。 |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但是至少需要三人,不然会囿于见闻,不符合真实情况。” |
jiàn guài bù guài,qí guài zì huài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 怪:奇异的;坏:败。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 | 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姜七家猪》:“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
míng xīn jiàn xìng明心见性 | ①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 |
jiàn fèng jiù zuān见缝就钻 | 比喻到处钻营或利用各种空子。 | |
fū jiàn guǎng shí肤见謭识 | 浅陋的见识。 | |
zhuó jiàn zhēn zhī灼见真知 | 同“真知灼见”。正确透彻的见解。 | 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平素具有灼见真知,临时乃能因材器使。” |
shí wēi jiàn jǐ识微见几 | 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认识和察见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 《宋史·常安民传》:“惟识微见几之士,然后能逆知其渐。” |
yuǎn jiàn zhuó shí远见卓识 | 卓:高超;识:见识。远大的目标和卓越的见识。 | 明 焦靖《玉堂丛话 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
rú jiàn fèi gān如见肺肝 | 就象看透肺肝一样。比喻心里想些什么,人们看得清清楚楚(含贬义)。 | 《礼记·大学》:“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
fèi gān rú jiàn肺肝如见 | 肺肝:肺腑,比喻内心。比喻心机与谋算统统被别人看出。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1回:“殊不知肺肝如见,事实具在,欲盖弥彰。” |
qíng xiàn hū cí情见乎辞 | 见:通“现”;乎:于。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 | 《易·系辞下》:“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