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jǔ shǒu xiāng qìng举手相庆 | 指举手加额,以相庆贺。 | 明 刘基《甘露颂》序:“群臣莫不欣择,百姓莫不蹈舞,举手相庆。” |
ē dǎng xiāng wéi阿党相为 | 阿党:偏袒、偏私一方。为了谋求私利相互偏袒、包庇.。 | 东汉 班固《汉书 诸葛丰传》:“今以四海之大,曾无伏节死谊之臣,率尽苟合取容,阿党相为,念私门之利,忘国家之政。” |
qí gǔ xiāng wàng旗鼓相望 | 望:向远看。队伍很长,旗帜和战鼓前后相接,威武雄壮。 | 《魏书·苻坚传》:“坚南伐司马昌明,戎卒六七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 |
hù xiāng tuī wěi互相推诿 | 诿:也作“委”,推辞;推诿:把责任推给别人。彼此之间互相推托,谁也不愿承担责任。 | 明·李贽《焚书·因记往事》:“甚至互相推托,以为能明哲。” |
jīn xiàng yù zhì金相玉质 | 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 汉 王逸《<离骚>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
xiàng mén chū xiàng相门出相 | 相:宰相、丞相、相国。宰相门里还出宰相。指名门子弟能继承父兄事业。 | 宋·辛弃疾《瑞鹤仙·寿上饶倅洪莘之》词:“记从来人道:相门出相,金印累之尽有。” |
liǎng guó xiāng zhàn,bù zhǎn lái shǐ两国相战,不斩来使 | 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自古‘两国相战,不斩来使’。于礼不当。” |
xíng yǐng xiāng diào形影相吊 |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 | 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
xíng yǐng xiāng suí形影相随 |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 唐 崔峒《江山书怀》:“登高回首罢,行影自相随。” |
xiāng zhù wéi lǐ相助为理 | 理:料理。指帮助料理事物。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严光传》:“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耶?’” |
qín sè xiāng tiáo琴瑟相调 | 琴瑟:古代两种乐器。比喻夫妻恩爱,感情融洽。 | 《诗经·小雅·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
zhǒng zhǐ xiāng jiē踵趾相接 | 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 | 杨天石《黄遵宪》:“黄遵宪盛赞他们‘前仆后起,踵趾相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
gòng xiāng chún chǐ共相唇齿 | 唇齿: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比喻互相依存,有共同的利害关系。 | 《魏书·百济传》:“或南通刘氏,或北约蠕蠕,共相唇齿,谋陵王略。” |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
chòu wèi xiāng tóu臭味相投 | 坏味道互相投合。比喻有同样坏毛病、恶劣习气的人很合得来。 | 宋 牟献《木兰花慢》:“不妨无蟹有监州,臭味喜相投。” |
xiāng yī wéi mìng相依为命 | 依:依靠;为命:为生;过日子。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 晋 李密《陈情事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xiāng kè xiāng jì相克相济 | 互相制约而又互相促进。 | 明·瞿佑《归田诗话·陆浑山火》:“其下则水火相克相济之说也。” |
zǐ mǔ xiāng quán子母相权 | 子母:古代称钱币重的为母,轻的为子。比喻轻重并行,维持一定的平衡。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货币之重者、大者为母,轻者、小者为子。币轻物贵,推行重币以市贵物,称母权子;币重物轻,推行轻币以市贱物,亦不废重,称之权母。” |
shān shuǐ xiāng lián山水相连 | 指边界连接在一起。 | |
yǒu wú xiāng tōng有无相通 | 互通有无,互相接济。 | 宋·文天祥《刘定伯墓志铭》:“朋友有无相通,急难于我乎赴。” |
shàng xià xiāng ān上下相安 | 上下:指尊卑、长幼、上级与下级;安:安稳,安定。上面和下面,相安无事。 | 《晋书·束皙传》:“主无骄肆之怒,臣无嫠缨之请,上下相安,率礼从道。” |
zūn jiǔ xiāng féng尊酒相逢 | 尊:古代盛酒的器皿。相逢时饮一杯酒以相敬。 | 唐·韩愈《赠张籍》诗:“尊酒相逢十载前,君为壮夫我少年;尊酒相逢十载后,我为壮夫君白首。” |
zhī yè xīng chí枝叶相持 | 比喻相互扶助。 | 《汉书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虎厄沤河洛之间,分为二周围……既于王赧,降为庶人,用天年终。号位已绝于天下,沿犹枝叶相持,莫得居其虚位,海内无主,三十余年。” |
hóng àn xiāng zhuāng鸿案相庄 | ①据《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载:鸿家贫而有节操。妻孟光,有贤德。每食,光必对鸿举案齐眉,以示敬重。后因以“鸿案相庄”表示夫妻和好相敬。②谓结为伉俪。 | 据《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载:“鸿家贫而有节操。妻孟光,有贤德。每食,光必对鸿举案齐眉,以示敬重。”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 |
xiāng xǔ xiāng jì相呴相济 | 谓互相救助。语本《庄子·大宗师》:“相呴以湿。” | 语出《庄子·大宗师》:“相呴以湿。” |
lín cì xiāng bǐ鳞次相比 | 见“鳞次栉比”。 | 宋·沈括《梦溪笔谈·神奇》:“细视之,乃群小蛤,鳞次相比,绸缪巩固。” |
xīn kǒu xiāng yīng心口相应 | 想的与说的相一致。 | 唐·慧能《坛经·般若品》:“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 |
wén rén xiāng qīng文人相轻 | 文人往往彼此看不起。轻:轻视。 |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子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
gè bù xiāng xià各不相下 | 各:各自;下:位置低。双方相比分不出高下。指双方对峙分不出胜负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5回:“与申大善士一帮旗鼓相当,彼此各不相下。” |
xiāng shī jiāo bì相失交臂 | 《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后以“相失交臂”喻机会错过。 | 《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 |
chì xīn xiāng dài赤心相待 | 赤心:真诚的心。真心诚意对待别人。 | 元·乔梦符《两世姻缘》第一折:“做了一程夫妻,彼此赤心相待,白首相期。” |
huàn nàn xiāng sǐ患难相死 | 遇到患难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 | 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 |
jī bù xiāng néng积不相能 | 积:积久而成的;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君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淡,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
fēng niú mǎ bù xiāng jí风牛马不相及 | 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 梁启超《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传略》:“夫孰知兰之生产,与彼风牛马不相及之猫,有此若大关系乎?” |
hù xiāng cán shā互相残杀 | 彼此之间互相残酷地厮杀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天下之人,互相残杀。” |
huàn nàn xiāng xù患难相恤 | 恤:体恤,周济。遇到患难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 | 《河南程氏文集》第11卷:“度乡村远近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难相恤,而奸伪无所容。” |
bá dāo xiāng zhù拔刀相助 | 拔刀帮助被欺侮的人;形容见义勇为。常与“路见不平”搭配使用。 | 元 无名氏《连环记》第四折:“连李肃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得成大功。” |
yì qì xiāng tóu义气相投 | 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 | 明·崔时佩《西厢记·金兰判袂》:“同袍兄弟胜同袍,义气相投漆和胶。” |
yáng xiàng bǎi chū洋相百出 | 尽是逗人发笑的怪样子。 | |
chū yáng xiàng出洋相 | 露出令人作笑的丑相,略带幽默的失态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2章:“只要有好处,我给咱出洋相。” |
hóu wáng jiàng xiàng侯王将相 | 王侯、武将和文臣。指古代统治阶级的上层代表势力。 | 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
xiāng jiān tài jí相煎太急 | 形容兄弟或内部之间的残杀或破坏。 | 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àng yú xiāng jī盎盂相击 | 比喻一家人争吵。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只就他夫妻三个这番外面情形讲,此后自然该益发合成一片性情,加上几分伉俪,把午间那番盎盂相击化得水乳无痕。” |
fú gǔ xiāng yìng桴鼓相应 | 用鼓槌击鼓,鼓就发声。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 东汉 班固《汉书 李寻传》:“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桴鼓之相应也。” |
āi lè xiāng shēng哀乐相生 | 悲痛和喜乐互为因果。 | 西汉 戴圣《礼记 孔子闲居》:“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 |
jī qiú xiāng jì箕裘相继 | 箕:簸箕。裘:皮袍。比喻子继父业。 | 明·无名氏《精忠记·赏春》:“愿百年奕叶传芳,好儿孙箕裘相继。” |
xiāng qiē xiāng cuō相切相磋 | 相互研讨。 | 春秋·齐·管仲《管子·弟子职》:“先生既息,各就其友,相切相磋,各长其仪。” |
tóng shēng xiāng qiú同声相求 | 谓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聚合。 | 唐·萧颖士《江有归舟》:“同声相求,尔后我先,安得而不问哉?” |
xiàng jī ér yán相机而言 | 相机:观察当时情况。观察适当的情况说话 | 明·汤显祖《南柯记·象谴》:“倘若吾王问及,不免相机而言。” |
è yǔ xiāng jiā恶语相加 | 把恶毒的语言加到别人身上。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六章:“日常士兵偶有不是,动辄恶语相加,痛施体罚。” |
yǐ lèi xiāng cóng以类相从 | 谓按其类别各相归属。 | 《荀子·正论》:“故象刑殆非生于治古,并起于乱今也。治古不然,凡爵列、官职、赏庆、刑罚皆报也,以类相从者也。” |
àng yú xiāng qiāo盎盂相敲 | 比喻一家人争吵。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青蛙神》:“且盎盂相敲,皆臣所为,无所涉于父母。” |
guān guān xiāng wéi官官相为 | 亦作“官官相护”。亦作“官官相卫”。指官吏和官吏互相庇护。 |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你都官官相为倚亲属,更做道国戚皇族。” |
zá rán xiāng xǔ杂然相许 | 杂然:纷纷地;许:赞同。纷纷地表示赞成。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
bàn shí zǎi xiàng伴食宰相 | 伴食:陪伴人家吃饭。唐朝朝会结束时,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餐。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 | 《旧唐书 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
xiāng féng xiá lù相逢狭路 | 在狭窄的道路上相遇。比喻仇人相遇,互不兼容。亦作“狭路相逢”。 | 《古乐府·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
xiàng jī ér dòng相机而动 | 观察时机,看到适当机会立即行动。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宜刚宜柔,相机而动。” |
xiāng xū wéi mìng相须为命 | 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 宋·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 |
bù xiāng shàng xià不相上下 | 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 唐 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
biǎo lǐ xiāng hé表里相合 | 表里:内外;合:协同。里外相互协同。 | 西周·吕尚《阴符》:“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战于雨水之间,乘敌过邑,是谓表里相合。” |
bái shǒu xiāng zhī白首相知 |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 明 孙仁儒《东郭记 顽夫廉》:“君家朋友何须道,翻腾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发相知,按剑同袍。” |
gān dǎn xiāng zhào肝胆相照 | 形容对人忠诚;用真心相待。肝胆:比喻真诚的心。 | 宋 文天祥《与陈察院文龙书》:“所恃知己肝胆相照,临书不惮倾倒。” |
píng shuǐ xiāng zāo萍水相遭 |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人的偶然相遇。 | 明·陆采《明珠记·煎茶》:“天呵,果然是萍水相遭。” |
yì qì xiāng hé意气相合 | 意气:志趣和性格。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 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诗:“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
dì yù biàn xiàng地狱变相 | 旧时比喻社会的黑暗残酷。 | 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吴道子画地狱变相,都人咸观,惧罪修善。” |
chū rù jiāng xiāng出入将相 | 犹出将入相。 | 宋·欧阳修《相州尽锦堂记》:“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 |
lìng yǎn xiāng kàn另眼相看 | 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个人特别重视;不同于寻常。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历,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 |
yì qì xiāng tóu意气相投 | 意气:志趣和性格。志趣和性格彼此十分投合。 | 元 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三折:“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 |
xiāng miè xiāng shēng相灭相生 | 指互相克制,互相生发或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 汉·荀悦《汉纪·汉成帝纪》:“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 |
xiàng jī xíng shì相机行事 | 相:察看;机:时机。看着机会灵活地做事情。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吴用听罢,对宋江计议,便唤时迁、石秀近前密语道:‘如此依计,往花荣军前,密传将令,相机行事。’” |
xiāng tí ér lùn相提而论 |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
quǎn yá xiāng cuò犬牙相错 | 错:错落。比喻交界线很曲折,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 | 东汉 班固《汉书 中山靖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
dà yán xiāng hài大言相骇 | 大言:夸大的言辞;骇:惊扰。说大话吓唬人。 | 明·孙仁孺《东郭记·吾将瞷良人之所也》:“他觑见俺似婴孩,大言相骇。” |
yú shuǐ xiāng tóu鱼水相投 | 犹言鱼水和谐。 | 明·袁凫公《八声甘州·代周非月赋别阿蝉》套曲:“冤家聚首,似漆胶相和,鱼水相投。” |
sù bù xiāng néng素不相能 | 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 《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栾桓子娶于范宣子,生怀子,范鞅以其亡也,怨栾氏,故与栾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后汉书 吴汉传》:“子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
yī bō xiāng chéng衣钵相承 | 衣钵:僧尼穿的袈裟和盛饭的器皿。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与继承。 | 郭沫若《韩非子的批判》:“韩非书中屡次引用申子,正表明其衣钵相承。” |
xiāng féng hèn wǎn相逢恨晚 | 见“相见恨晚”。 | 宋·吴儆《念奴娇》词:“相逢恨晚,人谁道,早有轻离轻折。” |
míng shí xiāng chèn名实相称 | 指名声与实际一致。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2回:“妹子这个名字,叫做有名无实,那里及得尧蓂姐姐弹得幽雅,他才名实相称哩。”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hóng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
lìng yǎn xiāng dài另眼相待 | 以不同于一般的态度对待,指特殊照顾、优待。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 |
yī xiāng qíng yuán一相情原 | 亦作“一厢情原”。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 | |
guā mù xiāng dài刮目相待 |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tóng qì xiāng qi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
yǒu yuán qiān lǐ lái xiāng huì,wú yuán duì miàn bù xiāng féng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缘:缘分。有缘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会相聚在一起。没有缘分的人即使面对面走过,也聚不到一块。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máo dùn xiāng xiàng矛盾相向 | 向:对着。形容针锋相对。 | 宋·钱易《南部新书》:“初若矛楯相向,后类江海同归。” |
xià yǎn xiāng kàn下眼相看 | 指瞧不起人。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手下人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 |
xíng yǐng xiāng fù形影相附 | 同“形影相依”。 | 明·李东阳《奉谦斋徐先生书》:“今已决策于此,又念贱父子二人形影相附,别无子弟可将事者。” |
chún fǔ xiāng lián唇辅相连 | 犹言唇齿相依。语本《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 语出《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míng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六十八回:“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径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sī xiāng shòu shòu私相授受 | 指不是公开的给予和接受。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交与你执着,才有个凭据,你才放心。那有我两个人私相授受的呢?” |
xiāng rěn wèi guó相忍为国 | 忍:容忍。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 |
xīn shǒu xiāng yìng心手相应 | 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 《梁书 萧子云传》:“笔力劲骏,心手相应。” |
xiāng ān wú shì相安无事 | 安:平安。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 宋 邓牧《伯牙琴 吏道》:“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者,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
bài xiàng fēng hóu拜相封侯 |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名义或官职。任命为宰相,封为列侯。形容成就功名,官至极品 | 元·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他道是御酒金瓯,浅酌低讴,锦带吴钩,拜相封侯。” |
yī xiāng qíng yuàn一相情愿 | 只凭单方面的愿望;不考虑对方是否愿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 金 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晏殊以为柳胜韩,李淑又谓刘胜柳,所谓‘一厢情愿’。” |
xuè ròu xiāng lián血肉相连 | 像血和肉一样互相联系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 | 宋 洪迈《夷坚丁志 雷击王四》:“趋视之,二百钱乃在其胁下皮内,与血肉相连。” |
shǒu wěi xiāng fù首尾相赴 | 首尾:前后。头和尾相互接应。指作战相互接应。也形容诗文结构严谨。 |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其持论常圆满周到,首尾相赴,而真理愈析而愈明。” |
xiōng xiàng bì lù凶相毕露 | 凶恶的面目完全暴露了出来。毕:完全。 | 柯岩《追赶太阳的人》:“吴丙治向他征收税款时,他凶相毕露地威胁:‘谁有钱给你,小心你的脑袋吧!’” |
míng shí xiāng fú名实相符 | 名声或名称和实际一致。 | 三国 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澡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 |
jí rén zì yǒu tiān xiàng吉人自有天相 | 相:帮助,保佑。谓天佑善人。同“吉人天相”。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自古道:‘吉人自有天相。’遐叔正在帅府门首叹气,傍边忽转过一个道士问道:‘君子何叹?’”清 李渔《意中缘 拒妁》:“吉人自有天相,小姐请自宽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