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bì gé zì zé闭合自责 |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合思过”。 | 《汉书何并传》:“诩(严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合自责,终不大言。” |
tóng chuán hé mìng同船合命 | 比喻处境相同,利害相关。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2回:“一齐扯住了宗爷的衣服道:‘老元戎,你我四人乃是同船合命的。’” |
fēn gōng hé zuò分工合作 |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 沈从文《常德的船》:“有些家中人说不定还留在县里,经营一种不必要本钱的职业,分工合作,都不闲散。” |
hé pán tuō chū合盘托出 | 指全部显露或说出。 | 清 李光庭《乡言解颐 地部 婚姻》:“鄙夫欣羡之眼,败家妇不足之心,合盘托出。” |
qiè hé shí yí切合时宜 | 十分符合当时的需要或潮流 | |
gǒu hé qǔ ān苟合取容 |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
zhū lián bì hé珠联璧合 | 珍珠联成串;美玉合成双。比喻美好的事物。人才聚合在一起。璧:中间有孔的扁圆玉器。 | 东汉 班固《汉书 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
láo yì jié hé劳逸结合 | 逸:原指安乐;安闲。这里指休息。工作和休息相结合。指既要积极工作;又要适当休息。 |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搞好劳逸结合,不仅不会降低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
dào tóng zhì hé道同志合 | 犹言道合志同。 | 宋·司马光《又谢庞参政启》:“尝托僚寀,获友高明,道同志合,出处如一。” |
zòng héng kāi hé纵横开合 | 指操纵自如。同“纵横开阖”。 | 柯灵《向拓荒者致敬》:“这些文学的核心是迫切的现实感,而笔锋所至,纵横开合,娓娓而谈,从历史掌故……直至民间说唱与绘画。” |
jǔ yǔ bù hé龃龉不合 | 龃龉:上下牙齿不相配合。喻意思不合,有分歧。 | 宋·陆游《贺吏部陈侍郎启》:“然贤能之进,常龃龉而不合,亦稀阔而难遭。” |
yán jīn jiàn hé延津剑合 | 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后以“延津剑合”或“延津之合”比喻因缘会合。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卷:“方知两剑分而复合,以此变化而去也。至今人说因缘凑巧,多用‘延津剑合’故事。” |
fēng hé shǐ tū蜂合豕突 | 如群蜂聚集,似野猪奔突。比喻众人杂沓会合,横冲直撞。 | 明 刘基《春秋明经 公会齐侯楚人败徐于娄林》:“今不然矣,中国之虚实在楚人目中矣!于是荆户乘广之旅,蜂合豕突以败徐于娄林。” |
hé pǔ hái zhū合浦还珠 | 见“合浦珠还”。 | 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今分一颗与你带去,我自留一颗,以寓合浦还珠之意。” |
luò luò guǎ hé落落寡合 | 落落:孤独的样子;不合群。寡:少;合:合群。孤孤单单;很难合群。 | 明 名教中人《好逑传》:“母亲石氏,随父在任,因铁公子为人落落寡合。见事又敢作敢为,恐怕招愆,所以留在家下。” |
dòu chún hé shé斗唇合舌 | 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而更学斗唇合舌。” |
qiān zài yī hé千载一合 | 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极其难得。同“千载一时”。 | 《汉书 王襃贾传》:“上下俱欲,欢然交欣,千载一合,论说无疑。” |
wū hé zhī zhòng乌合之众 | 合:聚合;众;许多人。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 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
xìn kǒu kāi hé信口开合 |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 |
tóng xīn hé yì同心合意 | 同“同心一意”。 | 东汉·班固《汉书·匡衡传》:“朕嘉与君同心合意,庶几有成。” |
hòu hé qián yǎng后合前仰 | 合:弯身俯地;仰:仰面朝天。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形容大笑的样子。 |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东倒西歪,后合前仰,离席上,这酒兴颠狂。” |
fēng tún wū hé蜂屯乌合 |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 宋 王禹偁《贺圣驾还京表》:“蕞尔林胡,无名内侮,蜂屯乌合,鼠窃狗偷;必想边民夺挺以殴攘,亭长持绳而絷缚。” |
ē yú gǒu hé阿谀苟合 | 阿:迎合,曲从;阿谀:曲意逢迎;苟:苟且;苟合:无原则地附和。曲从别人的意愿,无原则地附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封禅书》:“怪遇阿谀苟合之徒,……不可胜数也。” |
tóng xīn hé dé同心合德 | 同“同心同德”。 | 清·李渔《蜃中楼·献寿》:“我有两个同胞兄弟,一个是洞庭君,一个钱塘君。洞庭与俺同心合德。” |
biǎo lǐ xiāng hé表里相合 | 表里:内外;合:协同。里外相互协同。 | 西周·吕尚《阴符》:“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战于雨水之间,乘敌过邑,是谓表里相合。” |
zhī xíng hé yī知行合一 | 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 | 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 |
hé zòng lián héng合从连横 | 从:通“纵”;横:通“衡”。泛指纵横捭阖的手段。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
yīng jié hé pāi应节合拍 | ①合乎节拍。②用以比喻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 韦君宜《似水流年·一个炼铁厂的历史》:“他们一面拉风箱一面唱歌,应节合拍。” |
mào hé xīn lí貌合心离 | 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 | 汉 黄石公《素书 遵义》:“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
hé dǎn tóng xīn合胆同心 | 犹言同心同德。 | 天地会《共同和合歌》:“和气自然兄弟众,合胆同心拜五人。” |
qíng tóu yì hé情投谊合 | 同“情投意合”。 | 清·徐大椿《洄溪道情·祭顾碧筠》:“我天生顽鲁,狂放粗豪。性别形殊,一冰一炭,情投谊合,如漆如胶。” |
qián hé hòu yǎng前合后仰 | 前合:身体向前弯曲。后仰:身体往后仰。指身体前后晃动。形容身体站立不稳。亦作“前仰后合”。 | 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可惜玉山颓,尽教恁金波漾,拼了个前合后仰。” |
dào gǔ jī jīn,yán yuǎn hé jìn道古稽今,言远合近 | 道:讲;稽:考核;合:契合。谈论古时的事要结合今天的实际,说远处的事要结合眼前的事。 | 汉·桓宽《盐铁论·论灾》:“夫道古者稽之今,言远者合之近。” |
dào hé zhì tóng道合志同 | 谓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 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 |
hé hé shuāng quán和合双全 | 和:和谐。祝贺新婚夫妇终生和谐,白头偕老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回手又把腕上的一幅金镯子褪下来,给他带上,圈口大小,恰如合式,说:‘和合双全的罢!’” |
zhū lián bì hé珠连璧合 | ①指日月、五星同时出现于天的一方。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②泛指日月五星普照天下。 | 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 |
bì hé zhū lián璧合珠连 | 璧:玉器;璧合:指两个半璧成一个;连:连接。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古人认为是一种显示祥瑞的天象。也比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 | 唐 杨炯《公卿以下冕服义》:“然则皇王受命,天地兴符,仰观则璧合珠连,俯察则银黄玉紫。” |
mào hé xíng lí貌合行离 | 见“貌合神离”。 |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口亲心疏,貌合行离。” |
yún hé jǐng cóng云合景从 | 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随从者之多。 | 汉 贾谊《过秦论》: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chǔ gē sì hé楚歌四合 |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 唐·李白《拟恨赋》:“若乃项王虎斗,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闻楚歌之四合,知汉卒之重围。” |
huán zhū hé pǔ还珠合浦 | 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唐 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还珠合浦,波含远近之星。” |
hé qíng hé lǐ合情合理 | 符合情理。 |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1章:“黄为民心情显得轻松,觉得周祺这个人很可爱,既有原则,又能合情合理地帮助他解除思想包袱。” |
jiǔ hé yī kuāng九合一匡 | 合:聚集。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国才能。 |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恒伯长。” |
lùn gāo guǎ hé论高寡合 | 言论高超,投合者少。 | |
wù jí yún hé雾集云合 | 形容众多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 《晋书·舆服志序》:“张曜日之灵旄,骈罗列布,雾集云合者也。” |
zhì tóng dào hé志同道合 | 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 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
fǎn jīng hé quán反经合权 | 反经:不循常规;权:权宜的办法。为顺应形势,违反常规,采取权宜变通的做法。 |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 |
yī yíng yī hé一迎一合 | 迎:逢迎。迎合他人。 |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也是你不合去杀人处,一迎一合。” |
wǎ hé zhī zú瓦合之卒 | 瓦合:碎瓦相拼合。卒:士兵。像破碎的瓦片凑合在一起一样的士兵。比喻没有组织纪律的军队。 | 《汉书·郦食其传》:“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
hé èr wéi yī合二为一 |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 清 袁枚《新齐谐 佟觭角》:“一人劈面来,急走如飞,势甚猛,傅不及避,两胸相撞,竟与己身合二为一。” |
tōu hé qǔ róng偷合取容 | 奉承迎合别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同“偷合苟容”。 | 《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论》:“偷合取容,以至圽身。” |
tóng chén hé wū同尘合污 | 谓行为同于流俗之人,合于污浊之世。 | 明·李贽《藏书·大臣传·狄仁杰》:“同尘合污,与世委蛇。” |
fū cùn ér hé肤寸而合 | 谓(云气)逐渐集合。 | 《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维泰山尔。” |
tóng xīn hé dǎn同心合胆 | 见“同心共胆”。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若丞相肯放回去,就当招安本部人马,同心合胆,方可归顺。’” |
qǔ yì yíng hé曲意迎合 | 同“曲意逢迎”。 |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又有一等巧于钻营,专工窥探上司之性情嗜好,曲意迎合。” |
fǎn jīng hé yì反经合义 | 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 | 《北史·尔朱荣传》:“荣女先为明帝嫔,欲上立为后,帝疑未决。给事黄门侍郎祖莹曰:‘昔文公在秦,怀嬴入侍。事有反经合义,陛下独何疑焉?” |
tōng lì hé zuò通力合作 | 不分彼此;共同努力。通:联合。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盍彻乎”宋 朱熹注:“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 |
tōng shí hé biàn通时合变 | 同“通权达变”。 | 清·梅曾亮《复上汪尚书书》:“立者非他,通时合变,不随俗为陈言者是已。” |
bù hé shí jì不合实际 | 指想法、计划等不现实。 | 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凡是主观主义的,不合实际的,都是错误的。” |
liù hé zhī nèi六合之内 | 六合:天地及东南西北。指天下。 | 《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存。” |
zào chē hé zhé造车合辙 | 喻主观同客观相符合。 | 宋·周煇《清波杂志》第五卷:“反观序《修水集》造车合辙之语,则知持此论旧矣。” |
wǔ hé liù jù五合六聚 | 比喻屡次聚合到一起。 | 《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 |
tǔ yáng jié hé土洋结合 | 把简单的设备或技术同现代化的设备或技术结合起来。 | 凌叔华《古韵》:“天津是中国北方的商业中心,漫步街头,西式或土洋结合的简陋店铺比比皆是。” |
hòu yǎng qián hé后仰前合 | 仰:仰面朝天;合:弯身俯地。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形容大笑的样子。 | |
tōu hé gǒu róng偷合苟容 | 偷:苟且。奉承迎合别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 | 先秦 荀况《荀子 臣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敬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
jīn chāi xì hé金钗细合 | 金钗和钿合。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的信物。 | 唐·陈鸿《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摇,垂金璫。” |
lí hé bēi huān离合悲欢 | 泛指别离、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 | 明 陆采《明珠记 提纲》:“佳人才子古难并,苦离分,巧完成,离合悲欢只在眼前生。” |
yī pāi jí hé一拍即合 | 合:合调;符合曲调。一打拍就合于曲调的节奏。比喻双方意见很快取得一致。 | 清 李绿园《歧路灯》:“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 |
rì yuè hé bì日月合壁 | 日月同时上升,出现于阴历的朔日。古人以为是国家的瑞兆。 | 《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 |
fú tú qī jí,zhòng zài hé jiān浮图七级,重在合尖 | 浮图:佛塔;合尖:造好塔尖。比喻办成事情的关键在最后。 | 《新五代史·李菘传》:“为浮屠者,必合其尖。” |
mào lí shén hé貌离神合 | 谓表面上不同而实质上一致。 | 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纵送激射,同符《史》、《汉》,貌离神合,精彩夺人。” |
yì qì xiāng hé意气相合 | 意气:志趣和性格。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 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诗:“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
yán jīn zhī hé延津之合 | 见“延津剑合”。 | 清·余怀《板桥杂记·轶事》:“扫眉才子,慧业文人,时节因缘,不得不为‘延津之合’矣。” |
hé liǎng wéi yī合两为一 | 亦作“合二为一”。合两者为一体。 | 《后汉书·杨震传》:“伏见诏书为阿母兴起津城门内第舍,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伎。”李贤注:“合两坊而为一宅。” |
xíng bù gǒu hé行不苟合 | 谓做事有主见,不随便附和别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
jīn chāi diàn hé金钗钿合 | 金钗:妇女的首饰;钿合:装珠宝的盒子。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定情信物。指华美的首饰。 | 唐·陈鸿《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 |
hé jiā huān合家欢 | 指全家老小都到场的场面或合拍的照片。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当日连杨衙小夫人张氏都请过来,做个合家欢筵席,这一场欢喜非小。” |
zhōng wài hé bì中外合璧 | 中西合璧。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这长苗子是我们中国原有的,如今搀在这德国操内,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个中外合璧。” |
qǐ chéng zhuǎn hé起承转合 | 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合:是结束全文。旧时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常用的程式。泛指文章的做法。 | 元 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
fēn jìn hé jī分进合击 | 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六节:“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分进合击,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分进合击。” |
péng xīn hé lì朋心合力 | 朋:同。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杜乔传赞》:“李杜司职,朋心合力。” |
luò luò nán hé落落难合 | 原形容事情很邈远,很难实现。后也形容为人孤僻,不易合群。 | 《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
qíng tóu yì hé情投意合 | 投:契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7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决不肯放。” |
jìng yuán bì hé镜圆璧合 | 比喻圆满。 | 清·陈瑞生《再生缘》第72回:“乞万岁开一线之恩,赐归皇甫,俾使患难婚姻遂得镜圆璧合。” |
hé pǔ zhū huán合浦珠还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循吏传 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 |
lián zhū hé bì连珠合璧 | 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 北周·庚信《郊庙歌辞·昭复》:“连珠合璧重光来,天策暂转勾陈开。” |
hé ér wéi yī合而为一 | 两个或更多的事物合成一个。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春申君列传》:“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之。” |
yún hé wù jí云合雾集 | 比喻聚集迅速。 | 《史记·淮阴侯传》:“蒯通曰:‘……天下之士云合雾集。”《艺文类聚》卷八引南朝·宋·顾野王《虎丘山序》:“故总辔齐镳,竞雕虫于山水;云合雾集,争歌颂于林泉。” |
qíng tóu qì hé情投契合 | 同“情投意合”。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两下挑灯对坐,彼此倾心吐胆,各道生平志愿,情投契合,遂为至交。” |
qì hé jīn lán契合金兰 | 契合:投合。金兰:指朋友间相处信诚。形容朋友间意气相投,感情深厚。亦作“契若金兰”。 | 明·汪廷讷《狮吼记·赏春》:“自合与老爷情投胶漆,契合金兰。” |
hé zé liú,bù hé zé qù合则留,不合则去 | 合:投契,融洽。意见相合就留下共事,不合就离开 | 宋·苏轼《范增论》:“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项羽以成功名,陋矣。” |
gōng píng hé lǐ公平合理 | 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 毛泽东《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只要美国政府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不再如过去那样用种种可耻的方法破坏和阻挠谈判的进行,则朝鲜的停战谈判是可能成功的。” |
yún hé xiǎng yīng云合响应 | 犹言云集响应。 | 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是云合响应之势,而非可安坐而致也。” |
zuì hé wàn sǐ罪合万死 | 万死:死一万次。形容罪恶极大。 | 《魏书·房法寿传》:“臣既小人,备荷驱使,缘百口在南,致拒皇略,罪合万死。” |
qián yǎng hòu hé前仰后合 | 形容身体大幅度地前后晃动。多指大笑、酒醉、困倦时站立不稳的样子。 |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东倒西歪,后合前仰,离席上,这酒兴颠狂。” |
bì kǒu hé shé闭门合辙 | 犹言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比喻互相投合。 | 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八:“山谷云:东坡墨戏,水活石润,与予草书三昧,所谓闭门合辙。” |
tóng fú hé qì同符合契 | 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裴松之注引《吴历》:“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 |
nèi yīng wài hé内应外合 | 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 《三国志通俗演义·姜维祁山战邓艾》:“忽报有内应外合之兵,蜀军溃散。” |
chū mén hé zhé出门合辙 | 按同一规格,闭门造车子,用起来自然合辙。《景德传灯录·匡悟禅师》:“问:‘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活计一物无。’曰:‘如何是出门合辙?’师曰:‘坐地进长安。’”明何景明《述归赋》:“至其矩法则闭户造车,出门合辙,不烦登途比试矣。”因以比喻才学适合社会需 | 《景德传灯录·匡悟禅师》:“问:‘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活计一物无。’曰:‘如何是出门合辙?’师曰:‘坐地进长安。’” |
dào tóng yì hé道同义合 | 犹言道合志同。 | 清·李渔《蜃中楼·婚诺》:“他第三个兄弟钱塘君与我道同义合,相得甚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