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跳远的历史与发展:从古希腊到现代
在古希腊奥林匹克的“五项运动”中就有跳远。据史料记载,首次正式的跳远比赛是在公元前708年举行的。为避免落地时产生伤害事故,以后用沙坑代替了松土。18世纪末,法国教育家古特木斯和雅安把跳远列为锻炼身体的重要项目之一,并在他们的著作里详细介绍了跳远运动的设备和训练方法,高度肯定了跳远在人体运动中的重要作用。1827年,在英国举行的职业田径比赛中,威尔逊越过5.41米的远度,这是第一个有记载的世界跳远成绩。1935年,美国运动员杰西·欧文斯以简单的蹲踞式技术,把世界纪录提高到了8.13米。1960年,美国运动员博斯顿以8.21米的成绩打破了杰西·欧文斯保持了25年的世界纪录。1968年,在墨西哥城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鲍勃·比蒙创造了8.90米的世界纪录,这个世界纪录一直保持了20多年,才被美国选手迈克·鲍威尔以8.95米的新纪录打破。
在中国直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才开始有较好的开展和提高,从60年代起,取得不少好成绩。1965年,肖洁萍以6.44米的成绩创造了全国和亚洲的新纪录(列当年世界第9位)。1981年,在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刘玉煌以8.11米的成绩获得亚军,并刷新了全国和亚洲纪录。2014年,李金哲以8米47的成绩获得德国巴特朗根萨尔察跳远专项赛冠军,并且打破了劳剑峰在1997年5月28日创造的8米40的全国纪录。
标题:跳远的技术与设施:从起跑到落地
跳远的技术主要包括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动作组合而成。在进行跳远时,首先要做的是助跑,目的是获得足够的速度,以便在起跳时能够产生更大的力量。接下来是起跳,要求运动员要用爆发力将自己的身体推向空中。然后是腾空,运动员要在空中保持身体的平衡,同时要尽量伸展身体,以便在落地时能够滑翔更远的距离。最后是落地,要求运动员要在落地时稳稳地落在沙坑中,以便减少受伤的风险。
跳远的设施包括助跑道、一块起跳板和一个落地区。助跑道从起点至起跳线的长度至少40米,助跑道宽1.22米±0.01。它应以0.05米宽的白线标出,或者用0.05米宽、0.10米长的相距0.50米的分隔线。助跑道表面通常与跑道铺设相同。起跳板表面与助跑道表面平齐。落地区必须长7-9米(取决于它的近端和起跳线之间的距离),宽至少为2.75米。
本文由作者笔名:网友投稿 于 2024-05-19 13:32:01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iciyu.com/riji/25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