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古代有位文豪韩愈,他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又是一位脾气古怪的人。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有一首诗尤为引人注目。
这首诗叫《登鹳雀楼》,韩愈写的是登上高楼远眺的景象。诗中形容了万里江山美景,清晨时分的祥云和和谐的氛围。诗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热爱。正因为如此,这首诗被誉为韩愈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然而,有一天韩愈的朋友杜甫来到他家,对他说:“你这首《登鹳雀楼》写得真好,我也想学学你的风格。”
韩愈一听,立刻火了,说道:“你居然敢学我!我写的诗可是没有人能够模仿的!”
韩愈的反应让杜甫大为吃惊,他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韩愈对自己的作品如此自豪。
杜甫向韩愈询问了这首诗的来历,韩愈才不好意思地告诉他这个故事。
原来,韩愈在写这首诗之前,曾经摔倒在路上,被路人笑话了很久。韩愈心里很不爽,便写了这首诗,想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杜甫听完后,忍不住笑了起来,说道:“原来如此,原来你写这首诗不是因为对大自然的景色感到震撼,而是因为自己摔了一跤。”
韩愈一听,脸色铁青,他怎么也没想到杜甫会在这个时候取笑自己。
从那时起,韩愈对杜甫更加冷淡了。而杜甫则趁机模仿起了韩愈的风格,写出了一大堆以韩愈为题材的诗歌,逗得人们哈哈大笑。
于是,登鹳雀楼不再是韩愈的专利,而成为了人们争相模仿的对象。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杜牧的文人,他以才华横溢而闻名于世。他的诗文流传至今,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有一天,杜牧却因为一首“没有写完”的诗而闹出了一个笑话。
那天,杜牧正在创作一首诗,他觉得这首诗写得实在是太好了,一时兴起,便写下了源源不断的字句。
杜牧写得手疼,写得眼花缭乱,不知不觉间已经写了大半天了。正在这时,一位朋友来访,杜牧放下了笔,迎了出去。
见到朋友后,杜牧和他一起聊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已经是黄昏了。
朋友告辞离去,杜牧突然想起这还没有写完的诗,连忙走回书房,却发现诗篇的下半部分全部被鼠咬掉了。
杜牧非常惋惜,因为这是他一手创作的佳作,而且创作之初的一股灵感已经难以再次迸发。
杜牧想了一想,突然眉头一皱,随即灵光一闪,他决定把这首“没有写完”的诗交给其他文人继续创作。
于是,杜牧找来了当时的几位著名文人,把鼠咬掉的部分和自己写的部分交给他们。
这几位文人接过诗篇后,一时不知该怎么办。他们觉得这首诗写得实在是太好了,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写下去。
于是,他们决定把这首诗一共分成几段,每个人负责写一段,然后再把几段合在一起。
他们每个人都认真对待,仔细揣摩,然后又加入了自己的创作,最终,这首诗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这就是杜牧的《江南春》。
唐代文人王之涣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诗人。他的诗以婉约清新的风格而著名,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然而,王之涣也有一个让人称奇的一面,那就是他特别喜欢在寺庙里写作。
一天,王之涣来到一座名叫宝塔寺的寺庙。这座寺庙的塔楼高耸入云,给人以宏伟的感觉。
王之涣看到这个塔楼之后,灵感突然迸发了,他想到了写一首诗来赞美这个宝塔寺。
于是,他找到了一个僧人,请求他能在宝塔上面写下自己的字句。
僧人看了看王之涣,神情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王之涣听到了这个答案,非常高兴,心里暗暗庆幸自己来对了地方。
于是,他开始发挥自己的才华,在这个宝塔上写起了自己的诗。
然而,他的兴致终究没有持久,他写了一会儿,觉得太无聊了,便把笔扔到了一边。
他站在塔的旁边,看着自己写下的一行行字句,心里感到非常的满足。
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一个小孩子抱着一个黄色的气球,走了过来。
他看着这个小孩子,感到非常好笑,心里忍不住了笑了起来。
然而,他的笑声引起了塔上的其他人的注意,他们一个个往下看,见到了王之涣,便跟着笑了起来。
王之涣突然感到非常尴尬,连忙找到了一块布,把自己写下的字句擦了一遍。
然后,他看了看塔顶的那行字,决定把它留了下来。
于是,这座宝塔寺竟成为了王之涣名字的传承地,人们慕名而来,到寺庙里欣赏这个让王之涣笑破了肚皮的字句。
本文由作者笔名: 于 2024-01-27 09:30:47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iciyu.com/zuowen/7876.html
上一篇
叙事的作文初一800
下一篇
古诗词朗诵比赛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