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luàn shì yīng xióng乱世英雄 | 乱世:动乱的不安定的时代;英雄:才能勇武超过常人的人。混乱动荡时代中的杰出人物。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 |
zhì luàn cún wáng治乱存亡 | 安定、祸乱、存续、灭亡,指国运的各种情况。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微》:“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
hóng zǐ luàn zhū红紫乱朱 | 古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红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 《论语 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孟子注疏 赵岐 题辞》:“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 |
luàn zhuì tiān huā乱坠天花 | 比喻说话动人或文字精彩。多指话说得夸大或不切实际。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把个现在功德,说得乱坠天花,眼灼灼就似活现一般。” |
luàn shì xiōng nián乱世凶年 | 时世动乱,年成极坏。 | |
kuài dāo zhǎn luàn sī快刀斩乱丝 | 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同“快刀斩乱麻”。 | 钱钟书《围城》:“恨自己心肠太软,没有快刀斩乱丝的勇气。” |
huān bèng luàn tiào欢蹦乱跳 | 形容青少年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匀出你们欢迸乱跳这俩去买瓦;留下房上滚下来的,合炉坑里掏出来的那俩,先把这院子破瓦拣开。” |
kuài dāo zhǎn luàn má快刀斩乱麻 | 快:锋利。比喻以果断迅捷的手段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 | 《北齐书 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
yī zhì yī luàn一治一乱 | 治:太平。一段时期太平,一段时期动乱。指治世与乱世相间。 |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
qún mó luàn wǔ群魔乱舞 | 成群的魔鬼乱蹦乱跳。比喻一批坏人在政治舞台上猖狂活动。 | 穆青《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在乌云密布群魔乱舞的日子里,为了纯朴的老农,昂首挺立,用自己的行动为人们谱写了一首悲壮的正气之歌!” |
bō luàn jì shí拨乱济时 | 平定乱世,救济时势。同“拨乱济危”。 | 《晋书 武帝纪》:“太祖皇帝拨乱济时,扶翼刘氏,又用受命于汉。” |
méi liáo méi luàn没撩没乱 | 指没有情绪。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过了两三日,众多闲汉都来伺候,见衙内心焦,没撩没乱,众人散了。” |
fāng cùn yǐ luàn方寸已乱 | 方寸:指心。心绪纷乱。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你们别吵!我此刻方寸已乱,等我定一定神再谈。” |
hào luàn lè huò好乱乐祸 | 好:喜爱,喜好。爱捣乱,好闯祸。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曹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骠狡锋协,好乱乐祸。” |
xīn luàn rú má心乱如麻 | 心里乱得像一团乱麻。形容心里十分烦乱。 | 宋 王思明《山居二首(其二)》:“随缘随份是生涯,莫使身心乱似麻。” |
hú yán luàn dào胡言乱道 | 胡言乱语。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俺孩儿听了他胡言乱道巧差排,便待离家乡做些买卖。” |
zhì luàn ān wēi治乱安危 | 使纷乱的社会得到整治,危急的局势得以安定。 | 宋·苏轼《东坡集·司马温公行状》:“其余非天下所以治乱安危者,皆不载。” |
jiǎo máng shǒu luàn脚忙手乱 | 同“手忙脚乱”。慌张不知所措。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
luàn tóu cū fú乱头粗服 | 头发蓬乱,衣着随便。形容不爱修饰。 | 明 王彦泓《个人》诗:“双脸断红初却坐,乱头粗服总倾城。” |
bài fǎ luàn jì败法乱纪 | 败:毁坏,摧残;乱纪:破坏法纪。败坏法令,扰乱纪律。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便放志专行,威劫省禁,卑侮王僚,败法乱纪,坐召三台,专制朝政。” |
xiáo luàn shì fēi淆乱是非 | 淆乱:混淆,混乱。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6回:“该大臣等相顾不发一策,事事仰劳神算,已属全无心肝,乃犹徇情掩饰,淆乱是非,致令外议沸腾。” |
chún què zhī luàn鹑鹊之乱 | 鹑:鹌鹑;鹊:喜鹊。鹌鹑与喜鹊的乱交。指亲人之间的乱伦。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0回:“那夜,武三思候父母睡着,悄悄挨进媚娘房中,成了鹑鹊之乱。” |
rén huāng mǎ luàn人荒马乱 |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 |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现在又是这么的人荒马乱,交通不方便。” |
xiáo luàn shì tīng淆乱视听 | 视听:看和听。混淆是非,以扰乱人们的视听。 | 《先拔志始》卷下:“或巧布流言蜚语,或写匿名文书,害正党邪,淆乱视听。” |
zhì bù wàng luàn治不忘乱 | 国家大治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发生动乱。 | 《易经·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
zéi chén luàn zǐ贼臣乱子 | 指心怀异志、为奸作恶的人。 |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崔慧景传》:“臣窃惟太祖、高宗之孝子忠臣,而昏主之贼臣乱子者,江夏王与陛下,先臣与镇军是也。” |
bìng jí luàn qiú yī病急乱求医 | 病情危急不审医术好坏就去就诊。比喻事势危急盲目求援。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7章:“他真是病急乱求医!” |
huò luàn tāo tiān祸乱滔天 | 形容灾祸、战乱极其严重,天下动荡不安。 | 《晋书·惠帝纪》:“祸乱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废重宫,宗庙纪绝。” |
mǐn luàn sī zhì闵乱思治 | 指怜悯乱世而思盼治世。 | |
dāng duàn bù duàn,fǎn shòu qí luàn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当:应当,应该;断:决断。指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不决断,就会产生祸乱。指做事应当机立断,否则就会贻害无穷。 | 西汉·司马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乃是也。” |
zhèng shēng luàn yǎ郑声乱雅 | 郑声:春秋时郑国的音乐,靡靡之音;雅:庄严的雅乐。郑国淫靡的声乐扰乱了庄严的雅乐。比喻以邪侵正。 |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
yǎn huā liáo luàn眼花缭乱 | 缭乱:纷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事物而发花、迷乱。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
qī shì luàn sú欺世乱俗 | 乱:迷惑。欺骗世人,破坏习俗。 | 宋·陈亮《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给事中王时升似朴实诈,足以欺世乱俗。” |
yǎn huā què luàn眼花雀乱 | 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一回:“行者急回头,炒得眼花雀乱,忍不住泪落如雨。” |
luàn jiàn cuán xīn乱箭攒心 | 攒:积聚。乱箭身在心上。比喻内心极度痛苦。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见父亲倒在一个壁角边乱草之上……淹淹止存一息。二子一见,犹如乱箭攒心,放声号哭。” |
huǒ xīng luàn mào火星乱冒 | 形容气愤到了极点。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4回:“多九公听了,晓得道姑语带讥讽,只气的火星乱冒。” |
huò luàn xiāng xún祸乱相寻 | 寻:连续不断而来。祸患战乱接连不断地发生 | 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六章:“此所以祸乱相寻,江河日下,武人专横,政客捣乱,而无法收拾也。” |
huò luàn jiāo xīng祸乱交兴 | 兴:起。灾祸和战乱交相兴起,天下不安。 | 《周书·苏绰传》:“衰弊则祸乱交兴,淳和则天下自治。” |
hú sī luàn liàng胡思乱量 | 犹胡思乱想。 | 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慈圣意不怿,曰:‘皇亲辈皆笑太后欲于旧涡寻兔儿。’闻者惊惧,皆退数步立。独琦不动,曰:‘太后不要胡思乱量。’” |
jiǔ néng luàn xìng酒能乱性 | 喝多酒能够使人不能自控,就会淫乱。 |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6回:“酒能乱性,色是败真。财乃致命,气动杀身。” |
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小不忍则乱大谋 |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
zuò luàn fàn shàng作乱犯上 | 犯:冒犯。违抗尊长或朝廷,为悖逆或叛乱的行为。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智者称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为作乱犯上。” |
xīn fán yì luàn心烦意乱 |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
hú cāi luàn xiǎng胡猜乱想 | 没有根据地随意猜想。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胡猜乱想,惊疑不定。” |
huó bèng luàn tiào活蹦乱跳 | 欢蹦乱跳。 |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 |
hú zuò luàn wéi胡作乱为 | 胡作非为。 |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世人决不可戏而不戏,胡作乱为。” |
luàn zuò yī tuán乱作一团 | 混杂在一起,形容极为混乱。 | 鲁迅《热风 随感录三十三》:“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的插入鬼话。” |
hú yán luàn yǔ胡言乱语 |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二折:“你省可里胡言乱语。” |
líng luàn wú zhāng凌乱无章 | 无章:没有条理。乱七八糟,没有条理。 | 冰心《两个家庭》:“好容易回到家里,又看见那凌乱无章的家政,儿啼女哭的声音,真是加上我百倍的不痛快。” |
fǎn zhèng bō luàn返正拨乱 | 返:回复;正:正常;拨:治理;乱:乱世。整顿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唐·杜甫《朝享太庙赋》:“向不遇返正拨乱之主,君臣父子之别;弈叶文武之雄,注意生灵之切。” |
yā fēi què luàn鸦飞鹊乱 | ①犹言絮絮咶耳。②形容纷乱。 | 明·冯梦龙《山歌·鱼船妇打生人相骂》:“一张嘴尝是鸦飞鹊乱,久惯是牛皮鸟筋。” |
mù luàn jīng mí目乱睛迷 | 见“目乱精迷”。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乐寺》:“异端奇术,总萃其中。剥驴投井,植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士女观者,目乱精迷。” |
luàn qī bā zāo乱七八遭 | 见“乱七八糟”。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人生识字胡涂始》:“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遭。” |
yī luàn tú dì一乱涂地 | 形容乱到不可收拾。 | 宋·苏洵《管仲论》:“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
nìng wéi tài píng quǎn,mò zuò lí luàn rén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 宁:宁愿;莫:不。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
xīn máng yì luàn心忙意乱 | 犹心慌意乱。 | 明·郭勋《英烈传》第21回:“要有心忙意乱光景,倘或迟误,枭首示众。” |
yā fēi què luàn鸦飞雀乱 | 同“鸦飞鹊乱”。形容纷乱。 | 清·华伟生《开国奇冤·约叙》:“最可笑那些提调、教习以及高等科学员,一个个跑得精光,只剩了些寻常科的学生,在那里鸦飞雀乱。” |
zéi zǐ luàn chén贼子乱臣 | 见“贼臣乱子”。 | 唐·魏徵寿《隋书·许善心传》:“国恶虽讳,君举必书,故贼子乱臣,天下大惧,元龟明镜,昭然可察。” |
bō luàn wéi zhì拨乱为治 | 犹拨乱反治。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 谈故一 土鲁番表文》:“皇上拨乱为治,如月恒之无不临。” |
wéi kǒng tiān xià bù luàn唯恐天下不乱 | 恐:恐怕。指希望天下大乱以达到自身的目的。 |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种混乱状况确实给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活动,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利条件。” |
qiáo tài shǒu luàn diǎn yuān yāng pǔ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 鸳鸯:鸟名,比喻夫妻。乔太守审理案件时将错就错,乱点鸳鸯,将三对夫妻相互错配。比喻胡乱指挥。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今日听在下说一桩意外姻缘的故事,唤做‘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
bō luàn fǎn zhì拨乱反治 | 犹拨乱反正。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元 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区区见五代之乱,天下涂炭极矣,常有拨乱反治之志。” |
yǐ wēi wéi ān,yǐ luàn wéi zhì以危为安,以乱为治 | 治:合理。把危亡当作安定,把祸乱当作太平。形容缺乏政治远见,看不到潜在的危机。 | 汉·贾谊《治安策》:“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 |
cū fú luàn tóu粗服乱头 | 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 |
xīng yāo zuò luàn兴妖作乱 | 同“兴妖作怪”。 |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五章:“特别是还有帝国主义、反动派兴妖作乱,时时刻刻都想推翻我们。” |
bìn luàn chāi héng鬓乱钗横 | 鬓:耳边的头发;钗:妇女的首饰。耳边的头发散乱,钗子横在一边。形容妇女心绪不佳,无心梳妆打扮。 | 宋 苏轼《洞仙歌》词:“人未寝,倚枕鬓乱钗横。” |
jiù luàn chú bào救乱除暴 | 救:止。治理混乱局面,清除强暴势力。 | 《三国志通俗演义·曹公分兵拒袁绍》:“盖救乱除暴,谓之义兵。” |
tiān huá luàn zhuì天华乱坠 | 见“天花乱坠”。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令遵禅师》:“聚徒一千二千,说法如云如雨,讲得天华乱坠,只成个邪说争竞是非。” |
luàn pèng luàn zhuàng乱碰乱撞 | 指到处碰壁,没有目标。 | |
nìng wéi tài píng gǒu,mò zuò lí luàn rén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 宁:宁愿;莫:不。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 元·施君美《幽闺记·偷儿挡路》:“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
jiā fán zhái luàn家烦宅乱 | 家中上下不得安宁。形容在家里喧哗吵闹。 | 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母亲,不要家烦宅乱,枉惹人耻笑,我则今日辞了母亲,我往汴京寻我舅舅,自作个营运去。” |
bìng dǔ luàn tóu yī病笃乱投医 | 投:投奔。病情危急不审医术好坏就去就诊。比喻事势危急盲目求援。 | 鲁迅《二心集·知难行难》:“再问问看,要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见于《红楼梦》上的所谓‘病笃乱投医’了。” |
tiān xià dà luàn天下大乱 | 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 《后汉书·曹节传》:“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方者。” |
suì qióng luàn yù碎琼乱玉 | 指雪花。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回:“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
fú wēi dìng luàn扶危定乱 | 扶助危难,平定祸乱。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能识人,能爱人才,能为国留得那英雄豪杰,为朝廷扶危定乱。” |
zhé luàn qí mí辙乱旂靡 | 形容军队溃败逃窜。同“辙乱旗靡”。 | |
jiā fān zhái luàn家翻宅乱 | 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6回:“你想那一年,我说了林姑娘要回南去,把宝玉没急死了,闹得家翻宅乱。” |
luàn kòu mào zǐ乱扣帽子 | 指随意给别人定性。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你乱扣帽子。” |
wàng yán zé luàn妄言则乱 | 妄:胡乱。胡言乱语就会出乱子。 |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天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夫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 |
qī huāng bā luàn七慌八乱 | 形容非常慌张混乱。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章:“虽然养娘奶子伏侍,到底像小鸡失了母鸡,七慌八乱,啼啼哭哭。” |
yì luàn xīn huāng意乱心慌 | 心中惊慌忙乱。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一旦有警,早已吓得意乱心慌。” |
dìng luàn fú shuāi定乱扶衰 | 定:平定;扶:帮助,扶持。平定祸乱,扶持衰弱。 | 清 刘熙载《艺概 诗概》:“刘越石诗定乱扶衰之志,郭景纯诗余残去秽之情。” |
luàn qī bā zāo乱七八糟 | 形容乱糟糟的样子;毫无条理或秩序。 | 清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像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 |
cuān hōng niǎo luàn撺哄鸟乱 | 撺哄:起哄。乱哄哄群鸟飞舞。形容你一言我一语,嘈杂混乱。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众人起初吃酒写合同时,大家撺哄鸟乱,心下还有信有不信的意思。” |
xīn huāng liáo luàn心慌撩乱 | 心里慌张忙乱,心绪混乱。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九回:“却才上胡梯,踏了个空,争些儿跌了一交,因此心慌撩乱。” |
luàn qióng suì yù乱琼碎玉 | 指雪花。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武松)正在雪里,踏着那乱琼碎玉归来。” |
zuò huái bù luàn坐怀不乱 |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6回:“人人都说他无行,其实水秀才原是坐怀不乱的。” |
hú zhōu luàn dào胡诌乱道 | 胡诌,随意胡说。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虽懂得几句诗词也是胡诌乱道的。就是好了,也不过是风云月露,与一生的正事毫无关涉。” |
máng máng luàn luàn忙忙乱乱 | 事情繁忙而没有秩序。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1回:“各处去寻,寻了半晌,一个个忙忙乱乱的走将进来。” |
zhé luàn qí mí辙乱旗靡 | 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jìn bào jìng luàn禁暴静乱 | 禁:禁止;静:平静。禁除暴行,平静叛乱。 | 《隋书·经籍志》:“兵者,所以禁暴静乱者也。” |
rǎn shén luàn zhì染神乱志 | 谓思想受到迷惑扰乱。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西山曰:‘此人大非端士,笔头虽写得数句诗,所谓本心不正,脉理皆邪,读之将恐染神乱志,非徒无益。’某佩服其言。” |
hún yáo pò luàn魂摇魄乱 | 神魂颠倒,不能自持。 | 明·张伯起《泣颜回·题恨》:“梦中亲见,诉不出许多情话,魂摇魄乱,那些儿一刻千金价。” |
fǎn zhèng bō luàn反正拨乱 | 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 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
guài lì luàn shén怪力乱神 | 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 “子不语怪、力、乱、神。” |
suí kǒu luàn shuō随口乱说 | 随便乱说的。 | |
hú shuō luàn dào胡说乱道 | 乱编瞎说,胡说八道。 |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四折:“我待不言语来,忍不得你这般胡说乱道。” |
bīng huāng mǎ luàn兵慌马乱 |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 明 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
luàn zuò hú wéi乱作胡为 | 犹胡作非为。 |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直这般无廉鲜耻,乱作胡为。” |
yǐ wén luàn fǎ以文乱法 | 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 《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