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牛希济的诗 > 临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

临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

[五代]:牛希济

洞庭波浪颭晴天,君山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


“临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译文及注释

译文

洞庭碧波荡涤着万里晴空,君山一点仿佛凝在烟波中。山中的美景真是神居仙境,楼阁如玉砌,殿堂连珠影,镶嵌在月轮边上,与明月相映。

平湖万顷凝着秋色的清冷,天边闪烁着时隐时现的晨星。经霜的橘林色更鲜浓。听人传说,罗浮山下,有暗道与仙境连通。

注释

飐(zhǎn):风吹颤动。

君山:在湖南洞庭湖中,又名湘山。《水经注》:“湖中有君山······是山湘君之所游处,故曰君山。”

真境:神仙境界。《拾遗记》:“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彻于山顶。······其山又有灵洞,入中常如有烛于前。中有异香芬馥,泉石明朗。采药石之人入中如行十里,迥然天清霞耀,花芳柳暗,丹楼琼宇,宫观异常,乃见众女霓裳,冰颜艳质,与世人殊别。”

玉楼珠殿:指君山上的湘妃祠。

参(cēn)然:星光闪烁,时隐时现的样子。

罗浮山:仙山名,在广东省增城、博罗、河源等县间,长达百余公里,风景秀丽。相传罗山之西有浮山,为蓬莱之一阜,浮海而至,与罗山并体,故曰罗浮。传称葛洪曾得仙术于此,被道家列为第七洞天。

“有路”句:传说洞庭口君山下有石穴,潜通吴之包山,俗称“巴陵地道”。

“临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鉴赏

鉴赏

牛希济《临江仙》共七首,都是咏往昔神仙之事,其共同的特点是语言芊绵温丽,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其凭吊凄凉之意,蕴含其中,深得咏史之体裁。

这首词咏罗浮仙子。上片“洞庭”两句,极言洞庭之大,写景颇佳。下片好在景与情生,仙有人情。“万里平湖秋色冷”,着一“冷”字,境界全出,极妙。

此词作者运用了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充分地驰骋想象,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洞庭湖的神韵。词中描写的洞庭秋景真真幻幻,真中有幻,幻中有真,真幻难辨。洞庭素称“八百里”,说波浪连天,湖中君山犹似一点,虽不免夸张,终属真境;说君山是神仙所居,上有“玉楼珠殿”,与明月交辉,则是神话传说,属幻境。说湖中星影参差,随波上下,湖畔霜华遍野,橘林如丹,是真境;说洞庭与千里之外岭南的罗浮山相连,却是传闻之词,应属幻境。真境,固然歌颂了山河壮阔,幻境,又为这壮阔著上虹霓船的奇丽色彩。真真幻幻,虚虚实实,共同构成这阔大的词境共同衬托出词人阔大的襟怀。

此词在语言运用上,崇尚自然平易,“甚蕴藉有情致”(郑振铎语),给人一种清新明丽的感觉。

鉴赏二

这首描绘的是洞庭湖秋夜的景色,即使没有标题,也仍然表现了泛舟游览的景致。

上片第一句,极言洞庭之大,可说是抓住了这湖的特色。句中的“飐”字,表现了风吹浪动的场面。但此句并非写浪涛的汹涌,而是湖面的广阔。第二句,写在湖面上遥望君山,如一点凝烟。这里仅用“一点凝烟”来描绘,既反衬出湖面宽广,更为画面添了一种神秘朦胧的情韵。第三句紧承上句,说明神秘朦胧的君山是神仙的世界。第四、五两句“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是作者对仙境的想像。这两句承上君山、仙境而下,“相映月轮边”,景色奇丽,又自然的交代了作者游湖是在夜间。

下片开头,“万里平湖秋色冷”作者以“秋色”点名时令。后又着一“冷”字,则使境界全出,妙不可言。一个“冷”字不仅表现了湖水宽阔,为秋色增寒,让人仿若身临其境。天为秋夜,湖面之气温,人之体肤心理感受,都包容于此一字中。这种冷,只有身处水天空阔之中才感觉得真切。第二句以星斗下垂,写湖面视野开阔的景象,与杜甫《旅夜书怀》中所写下“星垂平野阔”意境相同。第三句写的是洞庭湖畔桔林,经秋霜一压,桔子成熟,更显得红艳娇美。给人以视觉享受。最末两句,将洞庭湖与号称道教“第七洞天”的罗浮山联系起来,表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

牛希济《临江仙》共七首,都是咏往昔神仙之事,其共同的特点是语言芊绵温丽,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其凭吊凄凉之意,蕴含其中,深得咏史之体裁。而从此首词来看,作者运用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充分的驰骋想像,淋漓尽致的写出洞庭湖的神韵。在文字的运用上,自然平易,有一种清新明丽之感。

这秋景是真境,或是幻境,该是真真幻幻,真中有幻,幻中有真吧。洞庭素称"八百里"。说波浪连天,湖中君山犹似一点,虽不免夸张,终属真境,说君山是神仙所居,上有"玉楼珠殿",与明月交辉,则是神话传说,属幻境。说湖中星影参差,随波上下,湖畔霜华遍野,橘林如丹,是真境;说洞庭与千里之外岭南的罗浮山相连,却是传闻之词,应属幻境。真境,固然歌颂了山河壮阔,幻境,也为这壮阔著上虹霓船的奇丽色彩。真真幻幻,虚虚实实,共同构成这阔大的词境共同衬托出词人阔大的襟怀。

牛希济简介

五代·牛希济的简介

牛希济

五代词人。生卒年不详。陇西(今甘肃)人。词人牛峤之侄。早年即有文名,遇丧乱,流寓于蜀,依峤而居。后为前蜀主王建所赏识,任起居郎。前蜀后主王衍时,累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随前蜀主降于后唐,明宗时拜雍州节度副使。

...〔► 牛希济的诗(5篇)

猜你喜欢

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

清代纳兰性德

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望江南·闲梦远

五代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寒色暮 一作:寒色远)


芙蓉亭

五代柳宗元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折桂令·问秦淮

清代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菩萨蛮·渚莲红乱风翻雨

宋代张孝祥

渚莲红乱风翻雨。雨翻风乱红莲渚。深处宿幽禽。禽幽宿处深。

淡妆秋水鉴。鉴水秋妆淡。明月思人情。情人思月明。


渔父

宋代苏轼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游龙门奉先寺

唐代杜甫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虚籁 一作:灵籁)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凉州词三首·其三

唐代张籍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南轩松

唐代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浣溪沙·红藕花香到槛频

五代李珣

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

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文簟水潾潾,断魂何处一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