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xiān fēng dào qì仙风道气 | 犹仙风道骨。 | 明·屠隆《彩毫记·泛舟采石》:“老爷身着宫锦袍,头戴华阳巾,仙风道气,轩轩霞举。” |
guāi qì zhì lì,hé qì zhì xiáng乖气致戾,和气致祥 | 乖:不和谐;戾:罪。指不和招致祸患,和睦带来吉祥。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想到这里,就令人不能不信‘乖气致戾,和气致祥’这句话了。” |
qì cū dǎn zhuàng气粗胆壮 | 气:气势。气势大,胆子壮。 |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九首:“然枚独气粗胆壮,而奋然治具者,恰别有说焉。” |
yì qì gāo áng意气高昂 | 意态和气慨雄健的样子。 | |
qì tǔ hóng ní气吐虹霓 | 虹霓:彩虹。吐气能成为天上的彩虹。形容气魄宏大。 | 明·无名氏《聚兽牌》:“气吐虹霓兴宇宙,赤心忠孝保江山。” |
qì chuǎn xū xū气喘吁吁 | 吁吁:喘气的声音。形容呼吸急促;喘气不止。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李勉向一条板凳上坐下,觉得气喘吁吁。” |
xià qì yí shēng下气怡声 | 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 西汉 戴圣《礼记 内则》:“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 |
fù qì dǒu hěn负气斗狠 | 负气:赌气;斗狠:发狠。恃其意气,发狠而为。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却怕是负气斗狠,逃了出来的。” |
jiàn qì xiāo xīn剑气箫心 | 犹剑胆琴心。 |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
zhǎng tā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míng gōng zhèng qì明公正气 | 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 曾朴《孽海花》第15回:“这会儿,鬼使神差,活该败露!爽性明公正气的把簪儿拿出手来。” |
dǎn cū qì zhuàng胆粗气壮 | 形容胆大气盛,无所畏惧。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我只从昨天受了那和尚的一番折磨,又经了十三妹姐姐的一番教化,不觉得胆粗气壮起来。” |
cái qì chāo rán才气超然 | 超然:超出别人。才能气质超群出众。 | 宋·陆游《汉宫春》:“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
sàng qì guǐ丧气鬼 | 指不愉快的人或脾气坏的人。 | |
zhì gāo qì yáng志高气扬 | 志气高昂而自得。 | 《史记 苏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
cái duǎn qì cū才短气粗 | 才:才识;短:短浅;气:气质。缺少才干,气质粗鲁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禄山才短气粗,当此大镇,深不能胜任。” |
qì shì xūn zhuó气势熏灼 | 熏灼:烟熏火烤。形容气势威猛。 | 《清史稿·索额图等传论》:“康熙中,满洲大臣以权位相尚者,惟索额图、明珠,一时气势熏灼。” |
qì shù yǐ shuāi气数已衰 | 气数:命运。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气数已衰。” |
dī shēng yǎ qì低声哑气 | 犹言低声下气。 |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陈颜低声哑气答道:‘本县知县相公,在此拜方义士。’” |
qì tūn hú hǎi气吞湖海 | 犹气吞山河。 | 清·查慎行《送田间先生归桐城兼寄高丹植明府》诗:“气吞湖海豪犹昔,老阅沧桑骨已仙。” |
yì qì zì ruò意气自若 | 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 | 《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
jū gōng bǐng qì鞠躬屏气 | 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 先秦 孔子《论语 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
yī bí kǒng chū qì一鼻孔出气 | 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一卷:“似此不必学温韦,已与温韦一鼻孔出气。” |
kè kè qì qì客客气气 | 指待人接物彬彬有礼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48回:“巧珍道:‘故歇客客气气算啥夏?’” |
yì xiāng yì qì异香异气 | 特异的香味和气息。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他就说了个海上仙方儿,又拾了一包末药作引子,异香异气的。” |
xīn píng qì dìng心平气定 | 心气平定,没有杂念。 | 三国·魏·阮籍《乐论》:“言至乐使人无欲,心平气定,不以肉为滋味也。” |
zhān fēng wàng qì占风望气 | 察看风向云气。亦比喻看风使舵,随机应变。 | 明沈德符《野获编 言事 言官一言之失》:“壬辰以外察原任去官,四君者……真实可惜;其它占风望气,詈夷为跖,自弃名教者,固不可胜数矣。” |
qì jié shēng sī气竭声澌 | 见“气竭声嘶”。 | 《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气竭声澌,不知所云。” |
zhòng qì qīng shēng重气轻生 | 同“重义轻生”。 | 唐·张说《巡边河北作》诗之一:“沙场积路何为尔,重气轻生如许国。” |
qì shēng qì sǐ气生气死 | 气:气恼。气得死去活来。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二回:“那妇人气生气死,和他合了几场气。” |
hǔ hǔ yǒu shēng qì虎虎有生气 | 虎虎:勇猛威武的样子。形容气势威猛,有旺盛的生命力。 | 郭沫若《贾长沙痛哭》:“他那篇有名的万言书《陈政事书》,在两千年后的今日虽然都还虎虎有生气,但在当时的权贵者却字字都是眼中钉。” |
wō náng qì窝囊气 | 憋在心里的不能说或不愿说的怨气。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42章:“倒是担心他带着李瞎子和你妹妹给我的两封书信,说不定还有什么贵重礼物,回来时被丁、杨二营的游骑抓去,使我跳进黄河洗不清,岂不受冤枉的窝囊气 |
qì gāo zhì dà气高志大 | 意气高昂,志向远大。 |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则为你气高志大,见是如此。” |
cháng xū duǎn qì长嘘短气 | 长声、短声不住地叹息不止。 | |
qiū gāo qì hé秋高气和 | 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 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
dī shēng xià qì低声下气 | 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
yáng méi tǔ qì扬眉吐气 | 扬眉:扬起眉头;吐气:吐出怨气、闷气。形容摆脱压抑心情后的高兴;得意的神情。 | 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
qì yǔ xuān áng气宇轩昂 | 气宇:气魄;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生得丰姿潇洒,气宇轩昂,飘飘有出尘之表。” |
qiè shēng qiè qì怯声怯气 | 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 | |
shén qì shí zú神气十足 | 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会于是神气十足了。” |
fù cái rèn qì负材任气 | 见“负才任气”。 | 《南史·陈宜黄侯慧纪传》:“涉猎书史,负材任气。” |
tōu shēng xì qì偷声细气 | 轻声轻气。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啥话?看你偷声细气的样子!” |
yì qì xiāng tóu义气相投 | 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 | 明·崔时佩《西厢记·金兰判袂》:“同袍兄弟胜同袍,义气相投漆和胶。” |
hán qì cì gǔ寒气刺骨 | 冷得几乎失去知觉,感到特别冷。 | 曲波《林海雪原》:“一个寒气刺骨的早上,小分队到达九龙汇。” |
hé qì zhì xiáng,guāi qì zhì yì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 和气:和睦;乖气:不和顺;异:灾异。和睦招致吉祥,不和招致灾祸。 | 西汉·刘向《条灾异封事》:“由此观之,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
yán qì bēi ruò言气卑弱 | 说话的态度谦虚温顺。 | |
shǐ xìng bàng qì使性傍气 | 见“使性谤气”。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3回:“连这等一下刚毅不屈的仲由老官尚且努唇胀嘴,使性傍气,嘴舌先生。” |
ái dǎ shòu qì挨打受气 | 挨:遭受。受人打骂与虐待。 | 老舍《骆驼祥子》:“洋车夫的命当如此,就如同一条狗必定挨打受气,连小孩子也会无缘无故的打他两棍子。” |
yuàn qì mǎn fù怨气满腹 | 胸中充满了怨恨的情绪。形容怨愤之气极大。 | 《后汉书 祭祀志上》:“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 |
qióng nián jìn qì穷年尽气 | 穷:尽。竭尽毕生的力量。 | 清·高阜《<书影>序》:“予将穷年尽气以恣探之不暇,又何至有废卷之叹乎!” |
shǐ xìng guàn qì使性掼气 | 见“使性谤气”。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五更鼓出来拜堂,听见说有婆婆,就惹了一肚气,出来使性掼气,磕了几个头,也没有茶,也没有鞋。” |
ér nǚ qíng duō,fēng yún qì shǎo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 指男女相爱的感情多,胸怀大局的气概少。比喻文艺作品中男欢女爱多,社会斗争题材少。 | 南朝 梁 钟嵘《诗品 晋司空张华》:“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
ér nǚ qíng cháng,yīng xióng qì duǎn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 指男女之间恋情绵绵不断,而慷慨奋发的气概消沉不足。 | 明 许自昌《水浒记》第18出:“人常说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宋公明为人倒是反这两句话,故此担阁了嫂嫂。” |
yì qì xuān áng意气轩昂 | 精神和气概都很高昂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我见这人身虽寒俭,意气轩昂,模样又好。” |
cháng huí qì dàng肠回气荡 | 回:曲折,迂回;荡:摇荡。形容好的音乐、文章缠绵悱恻,感人极深的样子。 | 苏雪林《玉溪诗谜》:“这一首真是心颤魂飞、肠回气荡时做出来的好诗。” |
cū xīn fú qì粗心浮气 | 浮:浮躁。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 宋 陆九渊《祭吕伯恭文》:“比年以来,日觉少异,更尝差多观省,加细追维,曩昔粗心浮气,徒致参辰,岂足酬义。” |
xiǎo jiā zi qì小家子气 | 形容人的言谈举止及做事不大方。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办得不露火势,也不露小家子气。” |
píng shēng jìng qì屏声静气 | 见“屏声敛息”。 | 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门外两个白长衫黑缎子坎肩的仆人,屏声静气的在伺候传递着汤水。” |
qì tūn hé shān气吞河山 | 吞:吞掉。气势可以吞没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1章:“称颂他如何在战场上横刀跃马,气吞河山,大旗指处,悍贼披靡。” |
xū xīn lěng qì虚心冷气 | 虚:虚假;冷:不热情。心虚胆怯、低三下四的样子。也指虚伪做作,假装殷勤。 | 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娘使尽虚心冷气,女着些带耍连真,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 |
hóu cháng qì duǎn喉长气短 | 比喻事情麻烦、费劲。 | |
yī mén tóng qì一门同气 | 谓同门兄弟。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 |
chuī qì rú lán吹气如兰 | 见“吹气胜兰”。 | 清·陈裴之《汀烟小录·闰湘居士序》:“个侬吹气如兰,奉身如玉。” |
shén qīng qì quán神清气全 | 清:清越。心神清越,元气充沛。 | 宋·洪迈《夷坚丙志·麻姑洞妇人》:“自是神清气全,老无疾病……寿过百岁,隆兴中乃卒。” |
qì xiàng yī xīn气象一新 | 形容出现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光彩。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忽然看见三官气象一新,唬了一跳,飞风报与老鸨。” |
qīng sǐ zhòng qì轻死重气 | 谓以义气为重而不怕死。 | 汉·张衡《西京赋》:“都邑游侠,张起之伦,齐志无忌,拟迹田文,轻死重气,结党连群。” |
fēn xíng lián qì分形连气 | 见“分形同气”。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
fù cái rèn qì负才任气 | 谓依恃才学,任性使气。 | 南朝·梁·元帝《与张缵诗序》:“简宪之为人也,不事王侯,负才任气。” |
yì qì xiāng hé意气相合 | 意气:志趣和性格。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 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诗:“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
tóng qì lián gēn同气连根 | 同气:指有共同的血统关系。比喻兄弟之亲,骨肉相连。 | 苏雪林《玉溪诗迷·乙》:“喻她们为双桐,有同气连根的意思。” |
zhì mǎn qì jiāo志满气骄 | 见“志骄意满”。 | 《西湖佳话·三台梦迹》:“也先不道,志满气骄,将有长驱深入之势,不可不预之防。” |
tóng qì lián zhī同气连枝 | 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
yī mài tóng qì一脉同气 | 谓出于同源。指同胞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 | 《醒世姻缘传》引起:“兄弟本是合爹共娘生的,不过分了个先后,原是一脉同气的。” |
yì qì xiāng tóu意气相投 | 意气:志趣和性格。志趣和性格彼此十分投合。 | 元 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三折:“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 |
xuè qì fāng gāng血气方刚 | 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血气:指精力;方:正;刚:旺盛。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diāo shēng làng qì刁声浪气 | 形容说话装腔作势,语调轻浮。 | |
shén qīng qì shuǎng神清气爽 | 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十七引唐·牛僧孺《续玄怪录·裴谌》:“香风飒来,神清气爽,飘飘然有凌云之意。” |
sǐ shēng huó qì死声咷气 | 大声嘶喊、哭叫。 |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听不的他死声咷气,恶叉白赖。” |
yāo shēng guài qì妖声怪气 | 说话腔调妖里妖气,姿态怪异而轻佻。 | |
yán qì zhèng xìng严气正性 | 气:脾气;性:性格。性格刚直,毫不苟且。 | 《后汉书·孔融传论》:“夫严气正性,覆折而已。” |
fù cái shǐ qì负才使气 | 见“负才任气”。 | 《北史·薛憕传》:“常郁郁不得志,每在人间,辄陵架胜达,负才使气,未尝趋世禄之门。” |
qì yǒng rú shān气涌如山 | 形容恼怒到极点。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权大怒,欲自征渊”裴松之注引晋 虞溥《江表传》:“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涌如山。” |
bù shēng bù qì不声不气 | 指不说话;不出声。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你们只想自己的爱人像旧式妇女一样,百依百顺,不声不气,来服侍你们。” |
yī sī liǎng qì一丝两气 | 形容人呼吸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 | 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我才离了三朝五日,儿也这其间哭的你一丝两气。” |
zhǎng bié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tóng qì xiāng qi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
yǐn qì tūn shēng饮气吞声 | 谓不喘气,不做声。形容忧惧惶恐。 | 南朝·梁·任孝恭《为汝南王檄魏文》:“关东英俊,河北雄才,痛桑梓沦芜,室家颠殒,饮气吞声,志申雠怨。” |
sháo guāng shū qì韶光淑气 | 韶光:美好的时光;淑:美好。春天的美好景象。 | 唐·李世民《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韶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 |
qì mǎn zhì dé气满志得 | 谓志愿实现,心满意足。 | |
zhāo qì péng bó朝气蓬勃 | 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样子)。 | 李晓明《平原枪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
lián zhī tóng qì连枝同气 | 《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后以“连枝同气”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亲密关系。 | 《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
chén bù zhù qì沉不住气 | 易激动,遇事保持不了冷静镇定。 | 老舍《正红旗下》:“作了这么多年的官儿,还是沉不住气呀!” |
zhòng qì xùn míng重气徇命 | 重视义气,慕求声名。 | 南朝 梁 沈约《为东宫谢敕赐孟尝君剑启》:“田文重气徇命,四豪莫及。” |
qì zhuàng dǎn cū气壮胆粗 | 气势壮、胆量大。形容无所畏惧。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她的那点聪明根本不在何玉凤之下,况又受了公婆的许多锦囊妙计,此时转比何玉凤来的气壮胆粗。” |
liǎn róng xī qì敛容息气 | 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息:停止。正容屏气,形容神情严肃庄重。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83回:“面上尚微有笑容,及至到公堂,他才敛容息气。” |
guài lǐ guài qì怪里怪气 | 形状、装束、声音等奇怪,跟一般的不同。 | 徐怀中《我们播种爱情》第一章:“朱汉才用手电筒照着图解,叫着各种怪里怪气的名称。” |
āi shēng tàn qì哀声叹气 | 指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叹息。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8卷:“终日他没心没想,哀声叹气。” |
yì qì fēng fā意气风发 |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
àn qì àn nǎo暗气暗恼 | 受了气闷在心里。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2回:“又着了那暗气暗恼在心里,就是铁石人也禁不的。” |
shàn qì yíng rén善气迎人 | 善气:和蔼可亲的态度。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 | 《管子·心术下》:“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